分类: 经济时评 |
中国淘金,俄罗斯卖牛仔裤
何 帆
国庆节之前,我参加了一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在莫斯科,我感受到了以前只有在北京才能感受到的乐观情绪。中国人可能还遗留着俄罗斯实行激进改革之后国民经济一落千丈的印象。但是,我们所看到的俄罗斯已经不再是那个沮丧而潦倒的俄罗斯了,也不再是那个动荡而混乱的俄罗斯了。我们所到过的地方,处处是脚手架。昔日辉煌的宫殿和教堂被粉刷一新,座座新的豪华宾馆和写字楼拔地而起。
不太恰当的说,我觉得俄罗斯现在的处境大约类似于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政治和经济格局基本定型的时期,是一个“我们再也回不去”的时期;这是一个积极性被突然激发出来的时期,一个出人意料的复苏和强劲增长的时期。当然,俄罗斯和中国所走的道路是极为不同的。俄罗斯拥有的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丰富的人力资本和相对丰富的资本,但稀缺的是劳动力。中国拥有的恰恰相反,我们有丰富的劳动力,但是缺的是自然资源,缺的是人力资本和先进技术。资源大国和人口大国比翼双飞的历史似乎要再次重演:20世纪,澳大利亚通过出口能源和原材料,实现了经济起飞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它的主要出口地就是邻近的人口稠密国家日本。如今,俄罗斯也正在通过出口资源获得起飞的机会,而其邻居恰恰是一个人口更加庞大的国家:中国。
但是,依靠自然资源出口的发展道路是可持续的吗?经济学家经常提到“资源的诅咒”,即依靠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会使得经济增长放缓,不平等程度加剧,并且阻碍民主化进程。简单的说,由于自然资源的出口不断提高,会使得汇率升值,提高资本的成本,其他部门更加无利可图。此外,依赖自然资源出口会使得该国的经济增长更多的受到外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由于自然资源部门存在着巨额的租金,围绕争夺资源租金的政治博弈会加剧。寻租性的活动会挤掉生产性的活动。石油和其他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俄罗斯经济来说究竟是祝福还是诅咒?
很多学者认为制造业的发展或曰工业化道路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但事实并非如此。各国的自然禀赋差异如此之大,发展道路也各有特色。对于俄罗斯来说,实现经济发展的最适宜道路就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出口(如石油,天然气,金属,木材,农产品等),逐渐带动资源加工和能源密集型的工业(如钢铁、铝、化肥等),最后跨越传统的工业化过程,直接迈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社会。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的制造业总体水平会逐渐提高,但是其制造业和服务业将主要面向国内市场。在经济史上,澳大利亚所走的正是这样一条发展道路。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通过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借助国际贸易正在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变为产业内贸易的契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逐渐形成了世界制造业中心。俄罗斯的制造业或曰贸易品部门,尤其是耐用消费品和中国相比根本不具备优势。除了军工行业仍然具有竞争力之外,俄罗斯的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根本没有希望。汽车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过去俄罗斯的汽车主要是国内生产,但是在经济改革之后,国内的汽车行业迅速被冲垮,国外汽车企业大举进入,并占领了俄罗斯的国内市场。
然而,我们确实没有理由去贬低俄罗斯的成就。从经济增长的潜力来看,我倒是觉得中国值得担忧的地方更多。尽管中国目前能够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断出口,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够持续多长时间呢?未来国际贸易中制造品所占的比重会逐渐减少,新增的主要是服务业,但是缺乏大量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熟练劳动力,中国在服务业能够有竞争力吗?由于中国的出口大量依靠加工贸易,我们一方面进口能源和原材料,一方面出口制造品。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市场上能源和原材料供给的增长速度,而中国对制造品的供给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市场上对制造品的需求的增长速度,结果是能源和原材料的进口价格不断提高,而制造品的出口价格却不断降低,中国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中国人辛劳一世,但最后却可能会被锁定在“廉价劳动力的陷阱”里面,倒是其他的国家会从中国的增长中获益更多。
当年,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金矿。前去淘金的人蜂拥而至,但最后发财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为了那个虚幻的淘金梦当了一辈子的苦力。在这场淘金热潮中,真正发财的是那个买牛仔裤给矿工的人!国家间经济增长的故事也几乎一样:当中国怀着淘金的梦想埋头苦干的时候,俄罗斯正在向络绎不绝的顾客卖牛仔裤。
2006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