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洪波首次回应“挖人”事件: 要挖人也要到哈佛等国际名校去挖

标签:
美的格力方洪波董明珠挖人 |
分类: 产业观察 |
7月30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首次就“挖人”事件作出回应,称“绝无此事”。
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方洪波说:“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们从来没有挖过任何人。而且我们内部已经明确了,只要是珠海那家企业的人,我们绝对不会用。”
方动情地说,多年来他对珠海这家企业坚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像在大街上遇到一个人‘碰瓷’,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他说,今天美的技术已经足够强大,在中国空调行业处于领先位置,没有必要挖同行的人。
他同时表示,美的每年都会招聘大批应届毕业生,都是211、985高校的,“美的也会到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国际高等学府主动出击挖人。”
针对方洪波否认“挖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8月4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美的真如自己所言就最好”,如果不想挖人,就不要派人专门住在北京酒店(一家位于前山、靠近格力的酒店)挖格力的人了,“他们有没有到珠海挖人,到北京酒店一查便知。上次开会时给他们面子没有点名,其实就是他们。”
这是媒体报道可见的,方洪波、董明珠二人首次正面交锋。
此前,无论董明珠怎么评价美的,公众均看不到方洪波做出回应。
“挖人”事件最早起源于4月30日。当日,董明珠出席珠海一个政府工作会议,称去年有一家国内知名家电企业派人驻扎在珠海挖格力的人,“知道这件事后,我派人把对方打了一顿。”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大多数人认为董明珠此举明显失当。至于那家“知名家电企业”是谁,董没有明说,人们猜测可能是美的。
随后,“挖人”事件持续发酵。在6月1日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又谈起该事件:“以前我们被挖人的速度与培养人的速度还能成正比,现在我们被挖人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我们培养人的速度。”
“我们每年投入几十亿培养人才,培养一个人才需要5到10年,我培养的人要挖走可以,你要给我钱。”
“被挖人的速度超过培养人的速度”对企业来说当然不是小事,但网友认为,“华为曾经在爱立信对面不远处开办事处专职挖人,但是挖不走。你得有东西留住你的人,而不是不准人家来挖。”
人们纷纷给董明珠出谋划策,建议格力应尽快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比如涨薪、股权激励,等等。
董明珠的思维和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在一个轨道上:“高薪并不能拴住人心,拴住人心还是靠企业的文化。你提高薪酬,对方提得更高,这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董的思考是,中国企业应借鉴“足球转会”模式,如果同行公司要从格力挖走人才,应向格力公司付费。
至此,应该说“挖人”事件的真相仍未最后浮出水面。不过,说实在的,我很不愿意把“挖人”视为一个事件,非说是个事件,我认为董“派人把对方打了一顿”才算事件。
首先,挖人不是绑架,不存在犯法之说,甚至连不道德都算不上。“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自古皆然。所谓“挖人”,实际上是人才在企业间的自然流动。
其次,若一个企业人才大量流失,这个企业应该做的是反思自己而不是指责别人。为什么你的企业留不住人才?为什么你的员工忠诚度不高?不是你的用人机制出了问题,就是你的薪酬体制出了问题,拟或你的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三者必居其一。
我们再来看看董明珠与方洪波谁的说辞更高明。董明珠坚称是美的挖了格力的人,理由是,美的“派人专门住在北京酒店”,“他们有没有到珠海挖人,到北京酒店一查便知”,“住在北京酒店”=“挖格力的人”,这是董的逻辑。方洪波的说辞是:“只要是珠海那家企业的人,我们绝对不会用。”“要挖人,我们会到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国际高等学府去挖”。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据我多年观察,鉴于企业文化差异性较大,人才在海尔、美的、格力三大白电巨头之间较少流动。相反,从这三家企业出去的人,到其他企业倒是很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