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美绝路转角看客陈晓财经 |
分类: 产业观察 |
这段时间,媒体关于“陈黄较量”的采访,我一般都拒绝,原因无他,只为与黄光裕、陈晓都比较熟悉,有些话实在不太好说。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较量,就好比父母打架,无论最后谁赢,受伤的都是孩子,孩子是谁?当然是国美。
所谓“没有赢家”,是指从国美利益出发,如果换个角度,不仅有赢家而且有大赢家,那就是苏宁。因此,“陈黄较量”实际上等于帮对手打自己。试想,苏宁努力这么多年都没打败国美,却在国美内斗中胜出,这是陈黄愿意看到的吗?所以,有人说这段时间张近东心情很好,做梦笑醒了好几回。
关于“陈黄较量”,各色人等各抒己见,林林总总,蔚为大观,看多了就形成一个强烈印象:大多数人属于隔岸观火看热闹,鲜有站在国美企业利益的角度思考者。这是中国人典型的“看客心态”,难免让人想起一桩旧事:那年,有个汉子发誓要跳楼,下面看热闹的人齐呼“有种你就跳啊”,那汉子受了刺激一跃而下,生命嘎然终止,看客则各自走开,剩下救援人员在那里扼腕叹息。
当然,如果说只有看客心态有问题,那是当事人责任的回避。实际上,从过去半个多月的较量看,双方心态都有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
比如,黄光裕方面把国美放慢发展速度归咎于陈晓领导团队战略失误,显然是言不由衷。实际上,国美发布的半年报堪称优秀,上半年收入248.73亿元,同比增加21.6%;净利润9.62亿元,同比增加65.9%。须知这是大股东遭遇严重危机之下的成绩,来之尤其不易,怎能一口否定,难怪管理团队表示很受伤。
而陈晓“鱼死网不破”的传言亦非冷静之语,矛盾远没有到破罐子破摔的地步,何来“鱼网”之论?
可以说,双方非理性言论直接推动了矛盾升级,对解决问题了无益处。
有看客更有意思,说陈晓与黄光裕原本就是面和心不合。我觉得这已经是无稽之谈了,如果当初二人就互不信任,黄光裕还会把国美托付给陈晓吗?还会说出“没有人比陈晓更适合当国美总裁”的话吗?须知,陈黄较量始自贝恩资本的进入,时间上是2009年5月。黄光裕担心贝恩资本进来威胁他的大股东地位,而陈晓团队引进贝恩资本则是为了应对资金链可能出现的断裂。至于后来矛盾步步加深,多是因为各自站在自己角度看对方,未能换位思考。
眼看着陈黄较量步步升级,很多关心国美的人士忧心忡忡。在他们看来,如果这么较量下去,国美将国之不国,无论最终谁得到国美,得到的都是一个丢之犹恐不及的烂摊子。既不是黄光裕想要的,也不是陈晓想要的,却是他们不得要的。
现在,双方非理性的言论无异于扒对方的衣服,现在已经扒到只剩裤衩了,等于大家一起丢人。
有人寄希望于9月28日的到来。我看,如果这么杠下去,9月28日不一定是终战日。双方还会组织力量较量下去,难保国美大厦不在较量中轰然倒塌。实际上,这种担心已经开始显现,黄光裕方面表示如果9月28日大股东意志得不到尊重,将把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切割。人们有理由担心,国美将从“陈黄较量”演变成“两个国美打斗”。
好在转机也在同一时间出现。刚刚回到家的 黄光裕夫人杜鹃,已经表示近期将约见陈晓。
这段时间,双方隔空对骂,许多观点和看法,都是通过第三方来传达的,信息难免失真。国美方面已经表示,“鱼网”之说即是误传。如果大家坐下来面对面地谈一谈,也许不会剑拔弩张到今天。毕竟,面对面是很难骂娘的。有人说已经谈过了,和解没可能。我认为这思维未免僵化,那时谈崩不意味着以后也谈崩,国美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经和8月份之前大为不同,那时是发展的问题,现在是生死存亡的问题。我相信无论黄光裕还是陈晓,都已经意识到再这么斗下去,国美将彻底沦落为老二,果真如此,无论黄光裕还是陈晓,都将是国美的罪人,既对不起投资者,也对不起国美30万员工。
正是看到“陈黄较量”潜在的危险,我在8月中旬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首次呼吁双方转换思路,调整心态,尽快坐下来谈判。
我认为,陈黄和解不仅有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无论陈晓还是黄光裕,都认为自己能把国美经营得更好。既然出发点一致,还有什么不能谈?国共两党打了几十年,死伤几百万人还能坐下来谈,陈晓和黄光裕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谈?
所以,我一直坚持认为,陈黄不仅要坐下来谈,而且一定能谈出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把黄光裕逐出大股东位置”未必是陈晓最佳选项,“陈晓必须辞去董事局主席”也未必是黄光裕最佳选项。相反,以陈晓为首的国美董事局承诺确保黄光裕大股东地位不变,大股东黄光裕承认并维护陈晓董事局主席职位,所有的矛盾都将迎刃而解,一切都将归复平静。
世间的道理就是这样,有时候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海阔天空就在移动脚步的那一瞬间出现。
送给黄光裕和陈晓一句话:前面是绝路,希望在转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