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警惕外国企业向中国转移落后产能

(2009-07-22 11:54:48)
标签:

等离子

日立

生产线

液晶

外国企业

中国

财经

分类: 产业观察

近据媒体报道,合肥一家公司拟投资20亿元从日立公司引进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业界对此褒贬不一。

作为家电产业长期跟踪、观察人士,我怀疑这是日立退出等离子领域的实质性举措,也是日立向中国转移落后产能的表现。

日立对此解释含混不清,仅表示看好中国等离子市场前景,暂无退出此领域的打算。

但是,在观察家看来,日立的解释有点勉强,将生产线卖给中国企业,而不是直接投资中国另建新厂,结合日立此前关于等离子的种种迹象,可以证明这是日立退出等离子领域的前奏。“如果日立看好中国乃至全球等离子市场,它应该在保有国内生产线的同时另外投资中国新建生产线,而不是将生产线一卖了之。”

日立20亿元售卖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要价并不算高。长虹在建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总投资约需20亿美元。但是,放在全球等离子产业始终未有大的起色,等离子阵营纷纷反水投身液晶领域背景之下看,日立此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4年汤姆逊出售CRT电视工厂给TCL。对此,我希望购买方多几分理性和清醒。

虽然等离子和液晶相比并不逊色,甚至某些关键指标表现更好(比如响应速度、护眼),但是等离子在中国乃至在全球的表现并没有因为这些优势而超越液晶。相反,原来一直坚持等离子路线的企业如三星、LG、日立、东芝、先锋、NEC等,如今要么转型做液晶,要么干脆全身而退。这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产品的市场表现,不仅仅取决于这个产品本身。对于等离子而言,这些年始终无大起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等离子阵营前期过于保守,不愿意实施技术共享,甚至等离子面板都不愿意在日本之外的地方生产,自我封闭的结果是盘子越做越小,机会越来越少。相反,液晶阵营持一种开放的态度,积极向其他国家输出技术和生产线,原本在同一起点的等离子阵营迅速被液晶超越。目前,全球液晶电视生产企业数量是等离子的几十倍,液晶电视的销量与等离子比至少是101。虽然这几年等离子阵营三番五次努力,比如推出32英寸产品,强化宣传力度,但是,“液晶才是主流”的观念早深入人心,等离子要想咸鱼翻身十分困难。实际上,绝大多数本土彩电企业也不希望等离子超过液晶,因为他们的彩电产业战略是基于液晶架构出的。

我反对外国向中国输出等离子生产线,还有一层考虑,那就是中国已失去进入平板电视上游领域的最佳时期,不仅现在引进等离子面板生产线不合时宜,即使上马液晶面板生产线也需要三思。

就液晶面板而言,目前全球主流生产线是7代线,在建的都是810代线;中国主流产能是55.5代线,在建或准备建的多为66.5代线。这意味着中国液晶代级,比国际主流落后了两代以上,还意味着我们的生产线只能供应非主流规格的液晶电视(包括显示器)使用

四年前,我就呼吁中国企业必须进入面板领域,遗憾的是,这些年中国企业在此几乎无所作为。近阶段,液晶面板供应价大幅提价,而液晶整机价格却很难涨起来,导致彩电企业腹背受敌,日子很不好过。这就是我们未能解决面板自主供应导致的结果。可以说,我们的液晶产业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20097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