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2008-08-22 19:27:54)
标签:
财经 |
分类: 产业观察 |
种种迹象表明,2008年大多数空调企业日子不好过。
一则期待已久的大涨价并未实现,二则上承原材料涨价压力,下承大连锁降价逼宫,空调企业腹背受敌。
压力尚不止这些。今年以来,我国南北普遍多雨,靠天吃饭的空调企业望天兴叹,销售大受影响。此是天灾。
还有人祸。因为空调企业早早放出涨价风声,导致2005年消费者“持币待购”一幕再次上演。
2005年春节刚过不久,空调企业就高喊涨价,早已习惯降价购买的消费者,那一年不约而同地做出一个令空调企业意想不到的决定:买电扇应付空调涨价。当年8月份,空调库存达到1000万台。迫于销售任务未完成之压力,空调企业不得不在当年9月大幅降价清仓。那一年,空调价格不仅没有涨上去,还降下来不少。
历史常常是惊人地相似。来自统计机构数据显示,止于今年7月底,我国空调库存已高达1500万台之巨,以每台均价2000元计,占压资金多达300亿元。这是一个要命的数字。
基于此,我们预测,9月份之后,不排除空调企业为完成年度销售任务而发起大规模价格战之可能。
以上是空调企业面临的现实性压力。未来日子是不是会好过一些呢?现在看,同样不容乐观。
2008年,空调新能效标准将正式实施,3级能效以下产品将被清理出市场。目前,4、5级能效空调,占库存总量80%以上,少说也有1000万台。这部分产品必须在明年新标准实施之前销售出去。我们据此预测,今年国庆节之前,空调行业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场淡季大降价,有购买计划的消费者,大可以等等了。
为什么日子一直过得不错的空调企业,今年会突然之间陷入困境?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撇开客观因素只谈主观原因,我认为空调企业对2008年形势估计过于乐观,是重要原因。2005、06、07三年,空调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20%。于是,空调企业习惯性地认为,2008年仍将是大发展的一年,增长率有可能更快、更高。几乎所有空调企业在制定年度生产计划的时候,都把计划调高了30%以上。因为种种原因,期待中的高增长并未出现,未意料到的巨大库存却形成了。
另一方面,空调企业明明知道2009年国家将实施新能效标准,仍然心存侥幸地认为新标准难以推行,把高能耗产品的生产作为重点,表现出极大的短见性。
如今,有人看到空调行业形势严峻,甚至部分企业已经陷入经营困境,善意地呼吁社会应该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我认为,这是一种东郭先生式的善良,属于典型的狭隘思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
我们不是经常呼吁空调行业要洗牌吗?现在,缺乏竞争力的企业终于要退出市场了,我们应该拍手叫好才对,而不是帮它们想苟延残喘下去的办法。
缺乏竞争力企业死掉,绝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这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可以把更多的市场资源及社会资源让给竞争力更强的企业。一个健康成熟的市场,一定是少数强势品牌主导的市场,而不是强者不大、弱者不死的市场。中国空调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弱势品牌退出市场的时候。
据悉,今年格力空调销量及盈利表现均有大幅增长,在整个空调行业萎靡不振背景下,格力表现令人感佩。看来,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是不怕市场变化的。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2009年新能效标准的实施,中国空调市场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首先是整机价格将出现较大幅度上涨。预计由技术升级带来的生产成本将提高15—20%左右,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年度总成本约提高25—30%。考虑到家电连锁反涨价力量的作用(大连锁通常能拉低产品销价10—15%),2009年空调整体涨价幅度应该在15%左右。这个涨价幅度算是比较大了。对此,消费者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理解并接受这部分涨价。
其次,由新标准实施带来的涨价,还将产生另外一个结果:中国空调品牌集中度进一步加大,市场份额越来越向优势品牌倾斜。2009年将有更多竞争力不足的空调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甚至不得不退出市场。
(本文原发于8月25日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