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美完成“自竞争”布局

(2008-01-10 18:50:43)
标签:

财经

分类: 产业观察
 

2007年底,国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托管大中,本来风平浪静的中国家电连锁陡生波澜。

出人意料的尚不止于此。

随后,国美宣布保留大中品牌,在北京市场,大中实施独立运作。2006年上海永乐一幕,再现于京城。

大中新任总经理毛晓军公开表示:在北京市场,大中将国美视为唯一竞争对手。对苏宁的蔑视,不言自明。

针对媒体传言“国美、大中门店高度重合,进入国美后大中将大规模关店”的猜测,毛晓军公开表示:大中不仅不会关闭与国美重合的门店,今后还会继续加大开店力度。

有人担心:国美、大中店面重合度这么高,会不会造成单店效益下降?实施多品牌运作,会不会造成国美、大中同室操戈?

在深谙国美战略的研究者看来,这一切担心其实都是多余的。

从国美,到国美、永乐,再到国美、永乐、大中

和苏宁不同,国美几乎是伴随着收购走过来的。

曾经有人认为,企业并购成功率平均不足20%,因此,企业须谨慎操持。他们甚至举出TCL收购汤姆逊不成功的例子做证明。因此,当2006年国美决定收购永乐时候,曾有人预言“很难成功”,理由是“二者文化很难融合”。实际上,国美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两个企业的无缝对接。

在并购研究者看来,这个结果在预料之中,一则因为“国美实在太强大了”,二则因为中国家电连锁高度同质化,根本不存在TCL、汤姆逊那样的“异文化融合”障碍。

正是因为有国美、永乐整合成功案例在前,所以,这一次国美再次保留了大中品牌。

目前,国美三大品牌布局已经到位:国美统领全国市场,大中霸踞北京市场,永乐霸踞上海市场,形成全国市场与区域市场的呼应关系,类似“集团军”与“方面军”关系。

针对国美三比一对局苏宁,一位国美高层打了个比喻:如果说对手考了100分的话,我们是一门考了100分,另外两门考各考了80分。

这个比喻并不是很准确。但是,却将国美总体优势和区域优势的充分结合体现得明明白白。

实际上,国美得多品牌布局战略,还有更深层次的用意在内。

在黄光裕看来,大多数企业之所以缺乏可持续发展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内部竞争力不足。因此,为国美引入内部竞争,一直是黄光裕考虑的问题。“和竞争对手竞争,更要和自己竞争,尤其当外部竞争对手不足以成为对手的时候。”同时拥有国美、永乐、大中等强势品牌的大国美,更愿意将自己比喻为宝洁,“宝洁给自己设计那么多洗发水品牌,目的不就是为了开展企业内部竞争吗?”一个可以证明的事实是:飘柔、潘婷、海飞丝、沙宣四大洗发水品牌“同室操戈”的结果是:宝洁成为全球洗发水无可置疑的老大。

因此,当我们看到大中“死磕”国美的时候,更应该看到二者背后的合作,这叫“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演戏给别人看。

因此,我们把这种企业内部的竞争,称之为“自竞争”战略。自竞争,让国美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阻击竞争对手与自我发展

很多人说,北京家电连锁门店太多了,不应该再开新的门店了。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新的门店仍然不断涌现。当大中表示将继续加大开店力度的同时,苏宁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这似乎是一个怪现象。

但是,明白了家电连锁发展战略,你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我们知道,市场竞争永远是“自我发展”与“打击对手”两线并行,让自己成功与让竞争对手失败同样重要。

国美深知,如果大中退出与国美重合的门店,无疑正中苏宁下怀,很有可能后者乘虚而入,从而形成与国美、大中的贴身肉搏。而霸踞这些门店资源,等于将苏宁逐出北京主流商圈之外。钱无论装进大中的口袋还是国美的口袋,都是装进黄光裕的口袋。

实际上,黄光裕宁愿多花6亿元人民币拿下大中,正是基于阻击苏宁的考虑,多花6亿元,买下的却是竞争对手“京城无机会”。

我们必须看到,北京的战略地位与上海相比更重要。失去北京,对于国美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后院失火,更意味着战略主导优势的削弱。反过来看,苏宁失去主导北京市场的机会,实现战略主动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所以,竞争,有时候需要牺牲单店效益。

未来猜想:国美将启用“田忌赛马”策略

人们很关心:完成品牌布局之后的国美,未来战略将走向何方?

我有如下概括性预测:

首先,国美有可能实施竞争重点转移,从过去单纯的“美苏之争”,向“美苏乐中竞争”转型。

国美给永乐、大中以独立定位,也是考虑将这两大块进一步做大,而不是希望永乐、大中安卧于国美羽翼之下。

如此一来,不排除永乐和大中积极扩张态势。要扩张,则不可避免与国美形成资源争夺,因此,“同室操戈”在所难免。

国美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它甚至希望“内讧”来得越激烈越好。在郑州市场,进入国美体系之后的永乐,一度和国美关系剑拔弩张,但是,兄弟相残的结果却是,大国美在郑州市场占有率高达80%,竞争对手在看笑话的时候,发现消费者已经溜走了。

其次,不排除永乐、大中撇开国美走向前台,直接在各自领地独立挑战苏宁的可能,“美苏之争”,有可能演变成“中苏之争”、“乐苏之争”。

实际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日前,毛晓军公开叫板国美,在观察者看来是指桑骂槐叫板苏宁。这种策略,谁敢说永乐不会在上海使用?到那个时候,苏宁面对的可能就不只国美一个冤家了,而是一对三。对苏宁而言,这当然不是一场轻松的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