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离子能否拯救国产彩电?

(2007-06-16 17:03:16)
分类: 产业观察
 

6月12日,海信宣布推出全球第一台32英寸等离子电视,其他国产彩电企业相继表示准备“回归”等离子电视产业。

这几乎是一个戏剧性的变化。就在一个月前,国内主流彩电企业还表示等离子不可能替代液晶成为平板电视主流产品。

应该说,变化缘起于LG宣布即将量产32英寸等离子电视,由此打破了“等离子不能做小”的神话。

几年来,等离子斗不过液晶,很大程度上因为等离子产品线不如液晶宽。而今,32英寸小屏幕等离子电视正式问世了,等离子市场份额无疑将获得大幅提升,天平严重向液晶倾斜的局面将有所改观。

但是,“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的平板电视产业格局,不会因为32英寸等离子的“救驾”而彻底改变。实际上,就在LG计划量产32英寸等离子电视的同时,三星正在将其等离子电视生产线全面停产。应该说,这不是一种巧合。

从等离子转型液晶,再从液晶“回归”等离子,是不是国产彩电企业的理性回归?在研究人士看来,国产彩电企业“回归”等离子,并非其主动的战略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迫不得已。连续三年液晶电视板块的亏损,已经让国产彩电企业不胜其累。液晶电视,在国际巨头是产业大餐,在国产彩电企业却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等离子斗不过液晶,已经成为一个全球不争的事实。有数据表明,2006年全球等离子电视销量不足液晶的五分之一。中国市场更为典型:2007年第一季度,等离子销量不足液晶十分之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只有液晶才等代表平板电视的未来。这,正是国际彩电巨头纷纷把重点放在液晶上的原因。

一个问题是:转战等离子产业是否能帮助国产彩电企业东山再起?答案不容乐观。

在研究人士看来,除了等离子“平板电视副产品”地位难以改变之外,国产彩电企业产业及经营观念落后,难以适应平板时代竞争需要,才是问题的根结所在。平板电视属于典型的产业链竞争加品牌竞争的双要素竞争产品。在产业链上,国产彩电企业至今没有话语权;在品牌上,国产彩电始终没有完成从“中国名牌”向“国际名牌”的蜕变。站在企业竞争力结构角度看,国产彩电竞争力存在很大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对价格战依赖性太强。

可以断言的是:如果国产彩电企业继续用“液晶思维”做等离子,最后的结果肯定不妙。这并非杞人忧天,某刚刚进入等离子面板领域的国产彩电企业,已放言要把等离子价格大幅度往下拉,难免让人担心液晶一幕将在等离子身上重演。

实际上,还有更可怕的:国内彩电企业一窝蜂涌向等离子,无意之间给国际巨头腾出了市场空间,如果最后形成“外资主导液晶,国产分食等离子”局面,则国产电视产业将被彻底边缘化。

面对全球“液晶为主,等离子为辅”产业格局的日益强化,国产彩电企业最需要的是冷静与理性,而不是盲目与冲动。如果国产彩电企业连液晶这碗饭都吃不好,等离子这碗饭只会更加难咽。

 

(作者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