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产业观察 |
2007年,空调涨价还是降价?
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2007年空调降价,几乎没有悬念。
理由如下:
一,原材料降价带动产品降价。依据成本定价法则,原材料降价必然带动生产成本的降低,整机降价也就顺理成章。以压缩机主要用材铜为例,2007年与2006年相比价格跌幅超过30%,其他如塑料、钢铁也有不同程度降价。2006年,空调企业曾经以“原材料涨价”为借口实施整机涨价。现在,原材料价格降下来了,空调价格当然也应该降下来。
二,外资品牌已经降价,国产品牌没有理由不降价。3月中旬以来,外资品牌的空调打响2007年空调降价第一枪。外资品牌率先降价,意义非同寻常。一方面,外资品牌一直实行保守的价格策略,从不轻易动价格的奶酪,一旦降价,对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本土品牌影响甚巨,压力不言而喻。据悉,外资空调降价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市场销量明显增加,甚至已经超过本土品牌。其中,松下空调销量增幅甚至达到210%。在这种局势下,国产品牌很难保持价格步动摇。
三,空调要涨价,家电连锁不答应。如今,决定家电销售价格的力量已经不完全来自厂家,家电连锁的价格话语权越来越大。而家电连锁恰恰是支持产品降价的最大力量。从苏宁、国美、五星发布的2007年空调价格趋势报告可以看出来,降价几乎是它们共同的看法,分歧只在于降多降少。2006年,空调涨价呼声甚高,最后并没有真正涨上去,原因就在于国美、苏宁等连锁巨头不答应。实际上,苏宁、国美甚至已经为2007年空调降价埋下伏笔。据悉,2007年初两大巨头一次采购空调总量都在180万台以上。一次采购这么多的空调,目的就在于关键时刻开闸放水,平抑市场价格。
四,消费者降价心理期待高,厂家不敢轻易涨。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降价销售型”市场,这么多年一轮接一轮的降价,已经培养了消费者牢固的“不降价就不买”心理。2006年8月份之前,空调企业拒不降价,消费者甚至喊出了“你不降我就买电扇”的口号。最后,还是空调企业扛不住,在最后时刻降了价。
五,2006年空调涨价遗留下来的巨大库存,迫使企业降价清仓。2006年空调企业的“涨价”行为,直接造成了冷冻年度结束后巨大的库存压力。据悉,2006年底中国空调库存总量超过1000万台。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如此巨量库存之下,谁敢涨价?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指望2007年空调大幅度降价也是不可能的。总体看,空调价格将呈现“稳中有降”的特征,也就是说只有小幅降价。预计整体降价幅度在5%左右。具体企业而言,降价幅度有所不同,预计降价幅度最大的是二、三线品牌,一线品牌如格力、海尔、美的,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在外资品牌与二线品牌降价的双重压力下,一线品牌不敢轻易涨价。
(作者系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