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产业观察 |
TCL美国盈利了,但是并不值得高兴
2006下半年以来,TCL开始对外宣布美国市场已经扭亏转赢。但是,细心的人们发现,在TCL美国市场扭亏转赢的同时,其彩电销量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约30%。于是不难理解,TCL在美国实现扭亏转赢,其实是大幅缩减人力和渠道成本带来的,支出减少了,利润当然也就增加了,但是,市场也随之萎缩。这样的盈利,到底有多大意义呢?
这一幕也发生在了手机产业上。2006年9月份之后,TCL宣布海内外手机实现全面盈利,成为两大亏损产业中第一个扭亏的产业。但是,细心的人发现:在国内手机卖场,越来越难看到TCL手机的身影,许多展台摆上了别人的产品。TCL手机市场占有率也滑出十名之外,也就1%多一点。在海外市场,TCL靠给发展中国家供应低端贴牌机生存,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很弱。
所以,TCL目前的盈利,属于典型的“缩减成本型盈利”,靠大幅度缩减成本开支实现盈利,该投的广告也不投了,科研开发经费也是一减再减,使企业可持续发展性越来越弱。因此,我把这种盈利视为“假性盈利”。在我看来,真正的盈利,一定是靠新技术、新产品带来的高附加值产生的,不信你看看那些成功的国际企业,是不是这样?
说到发展,企业常常使用“开源节流”这个词。“开源”和“节流”都能改变企业利润状况,但是,从长远看,“开源”和“节流”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靠赚钱越做越大,后者是靠省钱越来越瘦。省钱只能解决一时的生存,不能解决永远的发展。
缺乏盈利引擎,成TCL最大心痛
现在,扭亏转盈成了TCL集团第一要务,从理论上说这是对的,毕竟没有企业希望长期亏损下去。
上面说了,扭亏转盈有两条路径:一条是开源,一条是节流。所谓“开源”,就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谓“节流”,就是尽量少花钱。在这两个方面,TCL的能有所作为空间都是很有限的。
我们分产业来说开源。
多年来,TCL白电及电脑产业一直处于不振状态,在TCL形势好的时候对集团贡献不大;在TCL困难的时候也帮不上集团。手机产业虽说是盈利了,但是,前二年巨大亏损还得补;而且依照目前这种形势,未来能否持续盈利?盈多少?都是未知数。
电视板块是TCL集团最为倚重的产业,也是对集团利润贡献最大、最稳定的产业,恰恰也是目前问题最大的产业。在国内市场,TCL彩电的处境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尴尬,多年保持的“老大“地位,在平板时代被海信、厦华等“后生”超越,虽经过多方努力,仍然与老大有一步之遥。在国际市场,TCL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老大,遗憾的是,这个“老大”是“CRT老大”,而不是“平板老大”。
TCL还有不少不成气候的产业,对TCL盈亏都无足轻重,这里就不再分析。
再说说节流。
TCL主要采取了“减薪+减员”来缩减成本。
比如,通过供应链整合,TCL在墨西哥的工厂缩减了3000万美元的成本。但是,成本不具有可无限缩减性。否则,明基也不会把刚刚拿到的西门子手机业务又扔掉了。
但是,减薪和裁员在亏损最严重的欧美,都很难行得通。外国法律倾向于保护弱者,工会组织又特别强大,让TCL能降下来的成本很少。
国内情况会好一些。2006年以来,TCL各事业部都在悄无声息地裁人,平均裁员30%,中高层人员普遍降薪,事业部总经理年薪不得超过30万元,与同样大刀阔斧国际化的联想大幅度加薪,形成鲜明对比。
一方面是“开源”几无空间,一方面是“节流”十分有限,TCL未来扭亏引擎在哪里?
(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