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版人教版)七—九年级共同篇目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译句梳理(1)

(2011-04-14 09:53:24)
标签:

教育

分类: 中考在线

(语文版人教版)七九年级共同篇目

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译句梳理

七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译句梳理

. 论语

一文言实词解释

说 高兴,    愠怨恨,       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      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 为 做 。      迷惑不解 。 殆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                 三这里是数量少不是确数.。从听从。

二、文言虚词

  温故知新 时习之  从之 改之 表顺接

人不知不愠 不思 不学  表转接

 学而不思  连词表承接就

以 可为师矣  介词凭借 

三、句子翻译

一、学了并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没有什么不满,不也算得上君子吗?

二、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三、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

四、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也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东西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东西加以改正。”

 

. 期行

一、             文言实词

 约定。 太丘舍  离开。相而去  抛弃。下车 拉。入门不  回头看。

二、文言虚词

去后至 才  相委  顺接   日中不至,是无信  副词在句中起强调限制作用可译为

,就是。下车引  他元方

二、             文言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朋友没到,太丘便离开了,离开之后朋友到了。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真不是人呀!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别人走了。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朋友很惭愧,走下车去拉元方,元方走进门去,连头也没回。


 

.伤仲永 

一、         文言实词(说明书上有的没有录入)
尝 曾经。求 索要。异 感到惊异。与 给。诗四句 写。自题名 作 这里是“题写”的意思。自是 从此。就 完成 这里是“写好”的意思。文理 文采和道理。可观 值得看。之 以……为奇 感到奇怪。稍稍 纷纷。丐 求。扳 拉。宾客 把……当作宾客。以钱币 有的人。先人  跟随。称 相当 符合。前时之名声。众人 普通人。
二、文言虚词
忽啼求代词它(代书具)。于舅家见 借旁近与 代词他(代仲永)。邑人奇代词代这件事。丐  代词它(代仲永作的诗)。前时闻 助词的
诗 自为名 他他的( 指仲永)文理 它(  代仲永作的诗) 
钱币 介词 用 其诗养父母 介词 把   舅家  介词 在

二、         文章翻译。                                                                    

1.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2.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    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4.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写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

7.    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三峡

一、             文言实词

隔绝。王命 有时  间间隔。旦早晨。寒  凄清。

 上。沿 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奔这里指奔驰的快马。素 白色。  良 确实。肃 寂静。属连续。引 延长。湍急流的水。潭 深水。绝 断绝。

二、             文言虚词。

夏水  至到了于介词不译。间 指示代词这代白帝和江陵。春冬时的。

春冬之时素绿潭 则 副词在句中起强调限制作用 可翻译为就就是,相同的还有:则攸之、祎、允之任也。飞漱间代词 代山峰。

三、             文言翻译

1.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2.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航路都被阻绝了。
3.这两地可是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呀!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4.在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则有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
6.更显出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给人带来很多情趣。 
7.常常听到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七年级下册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译句梳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有仙则           出名(闻名)

惟吾德           散布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谈笑有鸿        

无案牍之       使……劳累

二.无丝竹乱耳       主谓之间

何陋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是简陋的屋子,好在主人我有美好的德行(就不觉得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给阶前铺上绿毯,芳草把帘内映得碧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

     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没有粗俗的人。

 

.爱莲说(周敦颐)

 

一.可爱者甚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惟独(仅,只)

清涟而不妖                    洗涤

亭亭净                        竖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弄,戏弄(用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

陶后有闻                      

乎众矣                        当然

二.水陆草木                   

予独爱莲出淤泥不染          主谓之间; 表转折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表转折

予谓菊,花隐逸者也           

爱,陶后鲜有闻              宾语前置的标志

三.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3.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啊?

 

.口技(林嗣环)

一.              

京中有口技者             善于(擅长)

宾客大宴                 适逢,正赶上

屏障中抚尺一下         听见

寂然                   同“座”

众妙                   全,都

宾客意少舒                 意:心情; 少:稍,稍微;  舒:伸展,松弛

力拉崩倒之声           夹杂

人有百手                 即使

不能其一处也             说出

群响毕                   消失

二.             妇拍                 表并列;  代词,指小孩

以为妙绝                  (实词)认为

三.             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宾客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慢慢地坐正了。

2.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每只手有一百个手指,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一个人有一百张嘴,嘴里有一百个舌头,不能说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声音)。

3.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都消失了。

 

八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译句梳理

 

.小石潭记

一、             实词解释

竹取 砍掉;路       特别;寒冷  头 表示估计数目;表示数目不确定

日光下 穿过,透     石上散布         佁然不动  愣住的样子

俶尔  忽然            翕忽 轻快敏捷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爬行

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   神寒骨 使人感到凄凉      悄怆幽

以其境过 凄清,冷清    不可久 停留           而从者 随从

二、             虚词解释

  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把,用; 同“而”表修饰 ; 因为

  潭西南而望  乃记之而去  隶而从者      表修饰; 表承接;          表顺接

  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音节助词,无实义;         代词,它的情景

  不可知其源  以其境过清                代词,小溪;               代词,小石潭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

三、句子翻译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朝潭的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长蛇在爬行,虽或隐或现,也能看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忧愁悲伤的情感也更深了。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小石潭的环境太凄清,不适久坐,于是记下了它的情景就离开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一、             实词解释

月色入   门内     无与为乐者想           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       相与步于中庭 一同,共同   庭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少闲人  

二、             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