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今天是“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随着心理咨询服务逐渐完善,在这个服务市场里面,我们每个寻求心理帮助的人既是来访者,又是消费者。我们不仅需要树立科学意识,也要树立自己的消费者意识,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享受科学与合理的心理咨询服务。
如今,心理咨询服务主要呈现了这样几个不良的倾向,需要广大读者和消费者予以高度的关注和警惕。
【分析】
提醒1:提防“草台班子”
初级心理咨询师和许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以及广大的爱好者,当他们想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务技巧,都需要进一步的接受督导,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又是消费者,许多督导班费用很高,大多是平均每天1000元以上。现在,部分心理学教授和相关的公司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几个人借用一个场地,攒起一个督导班,无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内容设置,都是匆匆拼凑而成“草台班子”。缺乏连贯的教学思想,没有科学的课程设置,就连讲师本人也不具备督导资格。
提醒2:“绝对化”要求不科学
在心理咨询服务中,有的人对性别存在过分关注的情况,女性情感非得找女性咨询师吗?自己孩子上初中有心理困惑,非得找孩子也上初中的咨询师吗?离异心理咨询非得找也是离异的心理咨询师吗?不能这样绝对化,因为这是不科学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接受的专业培训,使他们能够理解不同的经历,并把自己的需要和观念放在一旁,把自己的精力和专业知识集中在来访者的问题上。
从我们的心理来看,或许你认为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会更加能够理解自己的痛苦,甚至不理性的想法,其实,第一,心理咨询师不会盲从于你的思考,不会仅仅是理解你,同时,一个与你有类似经历和心理偏见的人很难使你从心理困惑中真正走出来。寻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医生)和找医生、找律师一样。
提醒3:拒绝非专业人士
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在我国,进入心理咨询行业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但是,目前许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介入了这个领域,这是心理咨询市场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这些人所谓的“咨询治疗”往往是和哲学、文学紧密相连,把咨询治疗简单地当做“讲道理,摆事实”,或者用句通俗的词汇“劝”,心理咨询不是劝人的技术。
这里需要澄清一个问题,就是“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咨询”是不同的,儿童教育是从教育角度来观察儿童的成长,而儿童心理咨询则是从心理咨询技术的角度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两者彼此不同,不能互相替代。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需要分清这个区别,如果想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必须去寻找儿童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依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