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裴钰
裴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81
  • 关注人气:1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播国际心理咨询实用技术4  约翰·贝曼教授谈夫妻关系

(2006-03-31 22:43:54)
夫妻间关键要有很强的沟通纽带
2005-9-27北京娱乐信报 www.stardaily.com.cn

传播国际心理咨询实用技术4 <wbr> <wbr>约翰·贝曼教授谈夫妻关系




国际著名心理咨询导师约翰·贝曼教授关于家庭关系的辅导(上)
本版本着“为读者解除心理困惑”这个原则,一直以来邀请国内外心理咨询实务型专家为广大信报读者解答各种心理困惑问题。昨天,来到中国进行学术访问的国际著名心理咨询专家、“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国际级导师约翰·贝曼(JohnBanmen)教授,特别接受了本版记者的独家专访,就“家庭关系”这个主题,特别为广大人文版的读者进行辅导。这是国际著名心理咨询导师对普通读者进行讲解和辅导,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我们将连续选登约翰·贝曼教授的部分讲解,以供大家在婚姻中借鉴。
——编者

记者:你好,约翰·贝曼教授。很多夫妻会有这样的感觉,结婚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会发现彼此的争执和分歧越来越多,矛盾也会越来越大,往往是大事没有,但是麻烦层出不穷,让人非常烦恼和失望。

结婚的6个理由
约翰·贝曼:当我们开始打算结婚的时候,我们在哪些方面关注自己未来的伴侣呢?或者说你为什么想和他(她)结婚呢?在于对方的“相同点”,因为对方和自己有很多相同点。我所说的“相同点”分为6个层面:1.你喜欢和他(她)在一起做生活里的很多事情;2.你在感觉里面、内心情绪之中感到对方和自己非常吻合,有很多一致的地方,他对你很“来电”;3.你们的价值观很相近;4.有比较相同或者相近的信念;5.对于外界和自己的态度往往是一致的。6.会时常想到同样的事情。这可以用到你们中国的一句诗“心有灵犀一点通”。在这六个方面,你和你的恋人的相同点如果很多,你就会发现自己愿意和他(她)结婚,这些是你们结婚的理由。你们在这个时候是非常幸福的,因为你们找到了很多一致性。这就是新婚幸福的心理学原因。

遇到分歧一味忍让是“双输”的相处方法
但是,我们生活在一起,开始拥有许许多多新的生活体验,在数不胜数的生活细节里,两个人会发现很多不同点,为什么我喜欢足球你不喜欢,我喜欢购物你又不愿意,为什么你总是不回家,为什么你不理解我的繁忙?为什么你不爱干活?……这些小的地方都会产生分歧,在婚前你可能以为这些都不成问题的,但是,生活会使得这些成了问题,这些分歧渐渐发展成为双方很多的埋怨、牢骚和不满。如果对待生活细节认识的差异太大,就会产生一个又一个冲突,两个人就会像两条平行线一样的生活。好了,我不管你,你也别管我,你干你的,我干我的。很多朋友认为,对待彼此的不同,自己容忍了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你想过没有,你们之间只是各获得50%,你们的分歧依然存在,只是你们回避而已。50%,你们谁都没有赢,这就是“双输”。虽然你们还是互相恩爱,彼此喜欢,但是分歧还在,争执将长期延续下去。
我的想法还是要解决彼此的不同,夫妻之间不要回避问题,也不要忌讳出现问题,仿佛让别人一说到有分歧,就会降低自己婚姻的美好性,会被人看不起。其实要正视自己婚姻的分歧。我要帮助他们保有相同的地方,对于不同点要消化与糅和,我们不仅要维系着自己的婚姻,还要生活得快乐,充实,提高婚姻的幸福指数。
传播国际心理咨询实用技术4 <wbr> <wbr>约翰·贝曼教授谈夫妻关系

爱情保鲜就像保养汽车
有的朋友会认为婚姻的问题很难解决,太难了,看不到未来,凑合着生活吧,我以为婚姻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消除夫妻间生活中的分歧,是要消除两个人的“不同点”。第一,让我们彼此来倾听,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自己要有非常开放的心态,不封闭自己的世界。愿意和伴侣分享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开心与痛苦,要内外一致的向他说明,不要积攒在心里。还要心怀感激,感激自己的伴侣,哪怕他(她)递给你一杯咖啡,一条热毛巾,你都要感谢。我要忠告大家的是,我们不要等婚姻出问题了,再来修补,爱情产生危机,才意识到要拯救,问我们的咨询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可怕的事情?我怎么一点预兆都没有?婚姻幸福的关键在于在日常交流中要建立夫妻间很强的沟通纽带。
第二,和自己的爱人两个人一起来做一些事情,同做一个事情,比如足球,泡吧。
第三,要回家,俩人在一起,哪怕不做什么浪漫的事情,家庭的温馨时光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要拥有“高质量的时间”,两个人在一起,不必做许多事情,分享在一起的那份感觉。
我们喜欢用“爱情保鲜”这个词,爱情保鲜就像保养汽车,平时要注意维护。一味的回避是消极的办法,两个人要共同看待彼此间的差异,你要积极地与爱人分享他(她)的快乐,去参与对方的个人化的行为和爱好,为什么不呢?你从中获得了某种快乐,对方获得了相应的改善,这就不是各占50%了,而是真正的“双赢”。
信报记者裴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