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奕华 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2007-11-20 22:10:51)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北京
林奕华 <wbr>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林奕华 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来源:精品购物指南  韩莹/文 编辑:dzb001

http://images.sg.com.cn/2007/10/12/119698.jpg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TITLE="林奕华 每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 />

  “名媛”是什么?“名媛”是一种身份还是一种气质?女性是否成为“名媛”就能触摸到幸福?美女才有资格当“名媛”?男人比女人更“名媛”?……

  爱思考的林奕华善于通过他的各种作品关注女性,对于“名媛”一词,他发出了几十个问号,成就了在港台和内地均火爆市场的《包法利夫人们——名媛的美丽与哀愁》。这位香港文人对内地观众来说并不陌生,话剧《半生缘》、《包法利夫人们》都曾公演过。集导演、作家、编剧、电台主持、大学讲师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性质都一样,“其实就是讲话”。

  爱思考、爱讲话,也爱戏剧的林奕华,用批判的方式关怀社会,写出了一幕幕精彩大戏。日前,他悄悄地来到北京,说了两天话,因为年底,他的《包法利夫人们》将再度来到内地,在四地展开巡演。

  戏剧是自我救赎

  年少时,林奕华便痴迷戏剧,希望将来有戏演。结果他成了文艺积极分子,高中时便开始写戏。

  毕业后,他与友人组成前卫剧团进念·二十面体,再后来,他又成立了“非常林奕华”。2007年在香港三度重演《万世歌王》;《包法利夫人们》也在台湾创了一个纪录,诚品书店演出了18场,每场有370个观众,最后卖了5500张票,“这个数目相当于在国家级的剧场里演四五场”。

  “戏剧是我的一种救赎。那个人抛弃了你,你可以排一个戏骂他,戏剧本身就很简单,很容易就让你创造另外一个现实,来填补真实、现实的缺陷。对我来讲,其实并不能彻底地从悲伤里面走出来,反而觉得,你用一种‘张爱玲的精神’,对自己残忍一点,把那个东西呈现之后,会看得更透彻。剧场对我来讲就是自觉性的训练,就是我们一定有很多不足,一定有很多欠缺,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个自觉性的话,我们常常会觉得这个不足和欠缺是命运对我们不够好,所以没有遇到最理想的东西。”

  现在带着自己的作品在台湾、香港、内地做巡演,他把每一次都当做是争取跟更多人沟通。说到即将开始的《包法利夫人们》四地巡演,他觉得对自己来说正好可以酝酿下一出。“你跟很多人产生接触面,你的人生就更丰富一些,我们做戏剧就是收集故事,收集别人的情感,收集别人的经历,当有一天我做出一桌菜的时候就会觉得,这个菜是有我贡献的东西,所以一边演一边在回馈,一边也在收集,这是非常重要的,对艺术家来讲很重要的过程。这次在北京就和人聊出了新话题,也许会做一部讲述北京待嫁女心态的戏,可能邀请汤唯来主演。”

  受皮娜·鲍什影响颇深

  80年代,林奕华获得奖学金去德国皮娜·鲍什的乌珀塔尔舞蹈剧场进修。

  “我跟皮娜一起吃过一次饭,她儿子那个时候还很小,在那里爬来爬去。90年代有段时间,每一年巴黎演出,我都从英国过去看,看了五六年。但是现在对它没有那么多的热情了。”

  但他也承认,自己受这位现代舞大师的影响颇深,“基本上,我所有的功底我认为都是看她的作品学回来的,比如她舞台上的调度对我来讲启发很多。像《穆勒咖啡屋》,当时觉得那个椅子可以发挥这么大情绪的转移作用,那个墙壁可以有那么大情绪的转移作用!她怎么会这样处理一个情境,这样处理两个人的关系?我处理的时候,不会去模仿,我会有一些转换。她的很多作品是我睡觉之前会想起,看到什么事情会记得的,但是看了很多之后,我觉得也许她累了,所以我没再积极地看了。”

  张爱玲永远走在我们前面

  内地观众最早接触到林奕华,是1994年的一部张爱玲电影——关锦鹏执导的《红玫瑰白玫瑰》,林奕华获得当年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而很多人第一次看进念·二十面体的作品,便是刘若英主演的话剧《半生缘》。

  张爱玲是他非常推崇的作家,“她的精神,让她非常现代,非常有预示的能力,所以今天我们还在排演《倾城之恋》,还在排演《色·戒》,只有一句话,就是她走在我们前面,非常前面。她的很多小说对我来讲最有意义的就是:她都是在讲中国男人的千疮百孔,我觉得你要靠中国作家反省男人的问题太难了,所以张爱玲很不得人缘,她在今天不能上到殿堂的地位,就是她的批判性,而她批判的又是那些男人。我喜欢张爱玲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的很多小说都是在做自我批评,她就是用了解自己来鞭挞自己,来提醒别人。”

  他看《半生缘》常常看到一半放下来感叹:这出戏每个人被自己的心理活动折腾到死,男女朋友都互相折磨,“他们分开他们不在一起并不是有人破坏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本身。”

女人容易迷失

  自然要说到他从去年火到今年的《包法利夫人们》。2007年12月14日~2008年1月2日,该剧将在上海、北京、西安、深圳共演出15场。

  从首出编导作品《心经》开始(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林奕华在多次创作中都显示出对女性议题的关怀,《包法利夫人们》是之前所有女性主题的延伸和发展。“《包法利夫人》这本书虽然是150多年以前写的,但是当中包含了很多现代人的体会跟感受。”

  在这出戏中,琼瑶、林志玲等很多台湾名媛都由男人来扮演,林奕华不在乎这些名女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戏,“名人很多时候不太怎么关注别人怎么诠释他们,他们也知道他们所谓名人的身份就是市场上的一个消费品。林志玲也好,琼瑶也好,很多名人放到戏中只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用来破解我们对女性所谓的美、所谓的爱情的一些迷失。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包法利夫人。”

  林奕华觉得现在最有趣的事情就是,在台湾,《女人我最大》、《康熙来了》、大小S主持的访谈特别流行,很多女性消费者羡慕的理想的现代女性的原形都在其中。很多人没有大小S的条件,没有地铁广告中那些人的条件,可是他们的生活也还是要过,但是慢慢大小S、广告变成一个标准了,“大家要追这个标准的时候,追得很吃力,又要钱,又要时间,又要对自己的自信心,这种自信心有时也会变成对自己的一种压力。”

  “现在女性要的,一方面是有自由,一方面又希望没有自由。因为她觉得,没有自由的话很幸福,这样等于说她是一条船她不要漂洋过海了,她找到码头了,但同时她觉得外面世界很大,我要不要这么快就停靠?所以这个船一边找码头,一边往外面溜,过了三十她就恐慌了,完全是大海,看不到码头在哪里。”

  ●  奕华爱讲话

  【信仰】

  我没有宗教信仰,我妈妈是天主教徒,我从小就有所谓的洗礼,但其实我不是天主教徒。信仰对我来讲还是有的,相信你做了一些好的事情就会遇到一个好的结果,但这个东西不见得马上能看到,有可能三十年后才会来,四十年后才会来,可能你过世之后才会来,但这对我来说不是虚无的,这点我很相信。

  【汤唯】

  汤唯其实一点也不古典,她是非常时代的,只不过她演这个角色,大家是通过这个剧照看她。其实你在现场,你会觉得她是你的一个朋友,那个感觉很不错。

  我觉得汤唯是很好的,她对我来讲并没有很像我心目中的王佳芝,但她的表演,让我的眼睛没有办法离开她。她跟章子怡完全不一样,她们秀的完全不一样。李安对电影有一个贡献就是,他带出一个会很有未来的演员。

  【色·戒】

  我觉得性爱场面还是很重要的,对我来讲,这出戏,小说是在讲王佳芝怎样掉进自己的陷阱里变成猎物,但是李安现在的处理走了另外一个方向,就是王佳芝怎样让易先生从一直以来猎人的角色变成猎物,从一个主动变成被动,而且这个被动当中释放了他的压抑。所以他是另外一种解读,这是李安的解读。

  【祝英台】

  我的精神偶像是祝英台,常常一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就会哭。我哭不是因为他们的恋爱,我是觉得祝英台非常牛,就是因为“我要读书,我要看世界,我要离开家”,她就真的去了,去了之后看到一个喜欢的男生,这个人明显比不上她,但她还是跟他做朋友。也许我从认同祝英台这个角色开始,探讨女性的问题。

  男性也会被关起来,但很大程度是“自己关起来”,而女性是被整个社会关起来,被传统关起来,被很多东西关起来。

  人如果没有改变就很难找到自由。但也许我们都要面对:在有生之年不会遇到我们最想遇到的那个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创造,为别人创造他遇到了你之后很幸福的感觉。

本报记者  韩莹

 

演出咨讯:    

上海站

  地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

  2007年12月13-18日19时30分

  演出票价:100 200 300 500(包厢)

  

北京站

  地点: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2007年12月21-28日19时30分

  演出票价:80 180 280 380 500

  

西安站

  地点:西安古都大剧院

  2007年12月30-31日19时30分

  演出票价:80 180 280 380 5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