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北京台文艺频道在播放我的第一部知青题材的电视剧《那些年那些事》,由此我自己也翻看了2009年冬天在齐齐哈尔拍摄时所写的博客。那一年冬天的一幕幕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现在有不少朋友问我,为什么我现在选演的片子的题材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的巧遇?其实一直以来我选择出演片子的初衷没有变过,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能首先感动自己的。加之现在我也主动的愿意多演一些具有现实意义题材的类型片。所以《那些年那些事》是我必须而且有责任把她演好的片子。凭着一颗良心,凭着对经历过那个岁月的父辈们的敬畏心。
和以往的知青戏最大不同的是,《那些年那些事》是一部把欢乐快乐从头贯穿到尾的戏。哪怕在剧中所反映的那些特定时期所遭受的痛苦是那么的令人触不及防,胆战心惊,不堪回首,也从来没有把那些知青们对生活的期盼,对美善追求的向往扼灭过。
当然,我们这些参与演出拍摄的人也随着剧情的发展,同样地在感受或遭受着那些年那些人所经历的事。说的故事,是不容易的故事,拍的时候也是一堆的不容易。我们这些从城里到北大荒拍摄的人也像当年的下乡知青一样傻傻的直直的看着眼前的冰天雪地,开始了我们长达三个月的拍摄。那时我们没想到过我们会没热水喝,因为发电车冻住了。没想到屋里的炕烧不暖,因为炕道没砌对。没想到载人的卡车会翻在沟里,没想到道具车会在大冬天自燃,没想到在荒野里解手是那么的冰冰凉透心凉,没想到常喊着注意脚下安全的导演居然是第一个掉进冰窟窿里,没想到零下四十度迎风赶爬犁脸会被风割破,没想到我们在马棚里谈论三里屯那家好吃的披萨饼时扮演赵玉奇的张志超居然伤心落泪了,没想到雪地里的火狐狸是那么迷人,没想到黑土地上的人就像地里的苞米一样的强壮!!
两年过去了,对于我来说的“那些年那些事”真的如我那年写得博客一样,一定会让我记忆一辈子。经历了那些,现在回想起来,不是苦,是一种温暖,是一种感动。温暖是那些和我一起参加拍摄的兄弟姐妹们给的,感动也同样是他们给的。我们一起经历过,战斗过,生活过,我们为我们拍过这样一部戏而感到骄傲和值得。我想这样一种感受,那些曾经历过知青生活的长辈们会更强烈更有感触。当然,我们经受的三个月和他们的北大荒岁月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是怀着无比恭敬的心向那些年的知青们,向那些已成为美好回忆的岁月奉上我们的这部《那些年那些事》。
以下秉持我一贯博客作风,看图写字。献上我喜欢的从没拿出来晒过的几张剧照和花絮照。

小伙我刚到北大荒时,很是得瑟!天不怕地不怕,广阔天地任我飞!零下四十度的冰面上玩迎风飘扬,两个小时以后我再次仰望天,问:谁的脸在飞?

那天我们拍落水救人的戏,记得是零度的气温,那才是十月中旬。上岸了,还要接着拍岸上的戏,水已经悄悄地变成冰珠子,那不行!看上去不够湿,把冰珠子去了,喷水!!!那天我们灰常“嗨”!!!

其实我可以很“村”的!其实我可以土得掉渣!

这是拍救森林大火的那场戏。我趴在地上,我的背上已经铺好了干胶,看到右边拿着有火种铁铲的家伙了吗?只要导演那边说准备开机,他就铲子往我身上一乎,把我点着了,就撒开罗圈叮当腿跑出二里地去!!!兄弟,你是我亲兄弟啊!

我们俩在看什么?我们俩在等什么?我们俩的表情在无奈什么?你要知道真相你会可怜我们俩的。他们一帮人居然在一边分巧克力吃!!!他们不给我们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俩手太脏了不卫生!!!两年了,我还是想告诉你们我们俩是可以喂的!!!
谢谢大家对《那些年那些事》的支持和观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