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诗是心灵的品味

(2006-12-16 11:20:44)
分类: 散文随笔

读诗是心灵的品味

 

拿不定主意,是写“品味”,还是“品位”。于是查字典,“品味”指的是“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指的是“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我要说的倾向于前者。

读诗,当然不等于高雅,无关“品位”的高下。那需要怎样地“品味”呢?似乎是只可意会,说是说不明白的。

说不明白,还说。也仅只是我的品味而已。

这里说的诗,包括合格律的律诗、绝句、以长短句形式出现的词和曲(散曲近于诗,剧曲近于戏);也包括基本上不合格律的古风、民谣、新体自由诗。反正,你觉得它是诗,把它作为诗来读,那就用心去品味它吧。

按照现代科学,大脑是主管思维的器官,心,会跳,会给身体供血,但是不能想事,也没感情。偏偏,我就死活舍不得丢弃了这些词句:“心灵”、“心扉”、“心田”、“心弦”、“心想”、“心思”、“心仪”、“心醉”、“心酸”、“心疼”、“心动”、“心爱”、“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心相印”、“心有灵犀一点通”、……

脑子想的事,太理智,冷冰冰的。心,柔情的、敏感的、默契的、能够相惜相通、灵光闪动的。

读诗,首先是用眼睛读,亦可耳听、口诵;其次得用脑子读,识其字、解其意;终究,还是得用心去读,那就是品味。

老太太听得懂的诗未必一概是好的,有些好诗则难免跳出几个碍眼的生字,念啥不知道,啥意思也猜不出来,比如读《诗经》,除了那几篇脍炙人口的,麻烦大了。再有,每个字都认识,却还是一片茫然,或者不知道典故,或者无端地在意思的理解上姿态横生。

喜欢纳兰的一句词:“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看到一位“大家”的解释,大意是:你要是永远像明月般美丽,即使再冰冷我也愿意用热情温暖你。这样的情意确实很美好,而我却更愿意提到《世说新语》里的那位痴情男子荀奉倩,他的妻子在大冬天发高烧,他就跑到冰天雪地里把自己的身体冻僵,回来给老婆降体温。遗憾的是他终究没能挽救妻子的性命,自己经这番折腾,很快也病逝了。要是我们之间的挚情挚爱能够如同天上的朗月,亘古明亮,那么我愿意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李商隐的《锦瑟》,好得让人哑口无言。56个字,好歹认得全,典故呢,算不得生僻。意思,朦朦胧胧好像懂,却表达不出来,表达了,跟别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好在读诗如果不是为了考试,就没有什么标准答案。经了你的品味,自然读出你的好处。

有时候真觉得,读诗别太跟字句较劲了。诗,给我们的是一种栖居的方式,是一种感发生命的力量。一个人无论吃了多少年咸盐,过了多少座大桥小桥;无论在家里,在路上;无论心情灿烂如阳光,还是正栉风沐雨;无论是持久的沉浸,还是偶然的触碰。读诗,也许读不出黄金屋,读不出颜如玉,但是,不知不觉就愉悦,就释然。还是平平常常的日子,我们不过就想活得充实而洒脱,热烈而安祥;还是纷纷扰扰的人事,我们不过就想变得简单而明净,亲切而舒朗。与现实的生活不离不弃,却自有一方属于自己的时空,自有一番空灵无碍的境界。

读诗,也不必正襟危坐,就是随随便便那样一种状态。静下来,就听见了自然的声音,就闻到了心花绽放的气息。

读诗,是心灵的品味,也是心灵的慰藉。

 

尽心

2006-12-9

文章引用自: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文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