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转瞬八载,雕栏玉砌应犹在,似是故人来。
明眸似泉,笑靥如春,人间一梦方觉醒,大死犹新生。
——本文献给(哥哥)张国荣先生

【了望来路一笑之】
前几天还阳光灿烂,偏偏今天却阴郁起来,难道果真是谁在准备一场忧伤?
想必那个黄昏,夕阳洒衣襟,清风解凝眉。在执着与洒脱间进进出出,在混乱和清明中纷纷扰扰,你纵然一跃,跨过了这一世的鸿沟。生时何来,归时何去?子路曾问“生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古老的故事,总是在脑海念念不忘;经典的歌曲,总是在嘴边口口相传;不朽的画作,根本就是为了跨越那个时期而诞生。所谓永恒,也许就是每一个时代的印刻!
既是永恒,便无关生死。一如哥哥纵身一跃,成了我们永远的回忆,面对永恒,原来“生”是那样的短暂而虚幻,原来最接近“永生”之处,竟是大死一番。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经历了母亲的生离死别,才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如何是“大死一番”。
大死一番是牢关:是经受爱与痛的残忍,是至临生与死的边缘;
大死一番是勇气:敢摆脱纷扰的纠缠,敢面对真正的自己;
大死一番是觉悟:如悬壶灌顶般痛彻,如当头棒喝般幡然;
大死一番是新生:是大疑大悟的醒来,是凤凰涅槃的起点。
如此看来,《论语》中,孔子并没有真正回答弟子,而用了一个不相及的问题巧妙回避——“未知生,焉知死?”这种答非所问确实能让弟子辗转几日,于是奔赴“生”的谜题,惶惶不可终日。显然这将“生、死”看做对立,倘若从未思考过死亡,又如何面对生呢?
今天我们纪念哥哥的离去,他的“死”已然成了“生”的一部分伴随永远,让人们久久追思,深深铭记。然而母亲的离去,更让我重新看待了死亡,重新思考今生。何为生?何为死?
假如穿越时空,我愿拜问圣人——安知死,焉知生?
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tianhr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