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时间,总会到回家时路过的书店,带回一两心仪的书,读书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自己休息的时候,喜欢靠在窗旁的椅子上看书,(或是躺在床上)让窗外打进来的阳光洒满我的全身,空气中融化着柔美的音乐。懒洋洋,暖融融。
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书对我来说就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它可以带我到另外一个世界,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在品读那些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外婆对我的影响很大,我总是念念不忘的絮叨着。也在这种“絮叨”中深深的怀念着。当初选择大学也是因为外婆的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当中一定要有一段大学生活。”
对于“看书”外婆是我最大的支持者。那是我还小,父母总希望我先学好课本上的知识,再读这些“乱七八糟”的书。而外婆说,现在的孩子就是要多读些杂书,不能、拘泥于书本,要拓宽眼界。于是她鼓励我多读杂书,多看电影。而我看书的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养成的。曾经在媒体上说过我从小就喜欢看电影,其实我和电影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从那是开始的。外婆对我的“特赦”也不是毫无约束的。事实上她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她规定我,必须在完成学校的作业,完全吃透课本上的知识后,才能允许我发挥“业余爱好”。
也正因为外婆的严厉与开明。我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机会接触很多新鲜的信息。当时有一阵子很不理解,为什么班上的小朋友都在谈论《黑猫警长》的时候,我却找不到人讨论《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会因为一块面包被判19年监禁的真正原因··· ··· 。
现在有一些朋友问我,读什么样的书有用?我半开玩笑的说,你要是抱着这种“功利心”去读书,那么读什么书都是没用的。好似开玩笑,其实这正是外婆传达给我的思想,一本书,不管是不是名著,只要踏踏实实的去品读。都会是有丰富收获。别在读书之前计划着你要去得到什么,重要的是,读过了书之后,你真正得到了什么。
一件艺术品,在诞生的那一刹那,就像啼哭中降临的婴儿,已经脱离母体独自存在了。它就被赋予了灵魂,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任何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它,诠释它。如此看来,对于一本书的好坏,我们又怎能妄断呢?
就像我的作品一样,在酝酿的过程中投入全身的热情,每一部作品都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我赋予人物灵魂,观众给予人物解释。
面对困惑的时候,总是想起外婆的话,也因此陷入了对外婆深深的思念。外婆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成长空间,而我们也得以在这片天地将自己的天性舒展。我想,我现在开朗的个性也是那时受外婆的影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