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学习表演之前,对于表演是否真的像老师说的那样如此玄奥不敢妄言,但老师的一句:“考一下试试,就当对自己的一次锻炼了。”绝对没有骗我,信然。表演学科的考试,真可谓是我人生中一次,身体素质与心里素质的历练啊!在众多学科的考试中堪称复杂之最。

说是身体素质的考验是因为:考试共分三试,一试还好说,只是小品与朗诵。(我在电视台做节目的时候都有所接触,好说。)二试是,小品、朗诵、形体、声乐,表演是现场命题,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不过气氛还算活跃,朗诵是自备的,我们都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既要尽量的展示,又要掌握好节奏。与其说是语言技巧的考核,倒不如说打的是心理战术。(还是前辈高明啊!)就这,还不算是厉害的,最高难度的便是形体与声乐的考核。跳了一圈之后再让气喘吁吁的你唱。(这时候谁要是能唱出水平,那算是真有水平了!
到了三试,声、台、形、表考完后,考官会跟你谈话,我还记得当时我们那组的两个问题是:怎样理解表演和为什么来考表演。在我决定报考的前一天,老师就跟我解释过表演的含义,所以,第一个问题我回答的很轻松爽快。当问到我第二个问题时,我想了一会儿,然后朴实的说:“老师说,表演是门对演员要求很全面的学科,而我是希望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女孩,所以就来了。”当我回答完后,原本看着资料的主考慢慢的抬起头,将目光转到我茫然的脸上,仿佛在冥想,片刻后回过神来,深深地“嗯”了一声。我听得出这一声,略带叹息的声音。我想,当时也许主考就在这一“嗯”中决定录取我的吧,不过进校后也没有机会核实。(当然,这一切都要感激我的恩师。)
三次考试尽管辛苦,但对于我从小就熟练多门艺术,再加上考前老师的辅导,所以我还算能够应对。而最痛苦煎熬的旧是“看榜”这一环节。如果说三试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的话,那么,“看榜”绝对是对心理素质的历练。我想,这辈子,再也没有经历过“看榜”时那段极度紧张的心情了。(那次在回到母校看望老师时,走过发榜的那面墙,还是心有余悸。)

人头攒动,人浪一阵又一阵的向新贴出的一张榜涌去。我和爸爸挤在人群中,爸爸一方面要保护我不备挤伤,另一方面还要看榜的内容。而我的心情更是复杂:想看又不敢看,不看又期待看,看了又怕找不到自己的考号,找到了又不敢确认。总之,现在回忆当时的情景心里还会莫名的紧张。(难道这也是考试的一部分吗?现在看起来,考生真不易啊!)老师几乎是我攥湿的准考证上辨识出我的考号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