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液体的热胀冷缩
(2020-05-27 10:06:57)【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2.了解其它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科学探究目标
1.思考并改进实验装置来观察水受冷和受热时的体积变化。
2.学会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瓶装饮料为什么不装满)。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受热和受冷过程中体积变化的现象描述和解释。
难点:设计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
【教学准备】
分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红墨水、酒精温度计、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如矿泉水、醋、酱油等)(在探究二实验时,4人一大组,一大组又分为2小组。)
教师准备:课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预设3分钟)
1.情境导入【出示PPT2】
小明在超市里购买饮料时发现,瓶中的饮料都不会装满,为什么?
2.学生自主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学生学了前面一节课,可能会与热胀冷缩的知识联系起来。)
3.实验验证:饮料选择可乐,用上节课的装置来演示实验,分别将装满矿泉水的装置放入常温水和稍热的水中(水温相差不大),观察是否有热胀冷缩。
(预设: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有限,实验现象不明显。)
4.引出新问题:如何改进实验装置让现象更明显? 【出示PPT3】
二、探究新知
(一)改进实验装置
1.小组讨论,说一说改进方法。
2.全班交流,梳理装置改进的要点:增加被加热液体的量,用细一点的管子。
3.出示本课的研究对象——水,思考:还可以怎样改进,让现象再明显一点?4.出示装置图,简单介绍实验材料及作用。【出示PPT4】
(设计意图:若用饮料做实验,则需要大量的饮料,成本较高,也比较浪费,故用水来研究,但水是无色透明的,不宜观察,可加点红墨水,方便观察。)
(二)探究一:观察水的体积变化 (预设10分钟)
1.明确实验任务:
(1)学生领取“记录单一”,仔细阅读,了解实验的观察要求。
(2)简单介绍实验装置,并演示“装置的组装”操作。
(3)出示温馨提示:水要装满,不留空气。塞子要塞紧,尽量密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后整理器材,清理桌面。【出示PPT5】
2.学生领取器材,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教师在巡视的过程可给予适当的指导。)(三)研讨一(预设5分钟)
1.汇报、交流:水受热和受冷现象的描述。
(1)2-3个小组上台展示记录单,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其它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
(2)小组讨论:
这些现象说明了水具有怎样的性质?
(引出“热胀冷缩”的概念:水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出示PPT6】
2.过渡:液体的种类很多,其它液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四)探究二:醋、黄酒、酱油等液体是否热胀冷缩(预设10分钟)
1.实验前预测:
(1)每1大组选择2种液体,观察其特点。(每两人一小组,检测一种。)
(2)小组讨论,预测这些液体是否会热胀冷缩。
(实验的选择液体有:醋、黄酒、酱油、纯牛奶、可乐、雪碧、食用油。)
2.下发记录单,明确实验任务。(2张,一种液体一张。)
3.温馨提示:
(1)每1小组检测一种液体。
(2)检测完,大组内先交流。
【出示PPT7】
4.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五)研讨二(预设10分钟)
1.汇报、交流:
(1)2-3个小组上台展示记录单,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质疑。
(2)小组讨论:这些液体能否热胀冷缩?
(3)小结:这些液体也能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通过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让学生认识到液体的热胀冷缩是较普遍的现象,并不只有水才有热胀冷缩现象,进而完善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认识。)
2.过渡:
(1)出示酒精温度计。(这里面也有液体——红色酒精。)【出示PPT8】
(2)学生领取酒精温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3)思考:酒精温度计在测量水的温度时有什么特点?它是利用什么来测量水的温度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液体的热胀冷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让学生观察酒精温度计测水温时的变化,学生自然会将温度计的原理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联系起来。)
三、迁移应用(预设2分钟)
1.再次出示导入情境:瓶中的饮料不会装满的原因是什么? 【出示PPT9】
2.学生结合本课学习的知识,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为了防止饮料的热胀冷缩,天气热了,若装满,饮料会膨胀,容易从盖子中漏出来或者导致饮料瓶爆裂。)
【作业设计】
1.
A.下降一点
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