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光》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2016-11-30 07:43:18)第二单元《光》
第一课: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没燃烧的蜡烛不是光源。
3、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时候,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物体不同侧面所得到的影子是不同的。
第二课: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2、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第三课:
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需要(8)分钟。
第四课:
1、1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生活中我知道运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有(梳妆镜)、(倒车镜)、(太阳灶)等等。
2、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侦察工具。
第五课:
1、太阳在发出光的同时也产生(热),物体在吸收阳光的同时也吸收(热)。
2、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不能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看太阳。
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支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第六课:
1、太阳外部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2千万)多摄氏度,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地球只得到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系,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在阳光下,物体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升温快);物体按(与阳光垂直)的方式摆放,升温比较快。
第七、八课:
1、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光热转换器,具有(节能)、(环保)、(安全)的优点。
2、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板)。
3、影响太阳能热水器效能的因素有:(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性质)、(接收太阳光的位置)和(角度)。
制作
第32页制作潜望镜。第39—42页制作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课本实验关注:
1、第25页《投影》。
3、第29页《验证光的直线传播》
5、第37页《阳光直射、斜射与吸热》
课本插图关注:
第34页《凹面镜与凸透镜会聚光线图》
第40页《设计制作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图》
画图并分析:
1、汽车反光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窗外景物的反射光射到凸镜上,凸镜再把这个光反射到驾驶员的眼睛里。
2、医生戴的额镜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画出光的路线图。
答:灯光照射到医生戴的额镜上,额镜把这个光反射到病人的耳道中。
3、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4、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5、画出太阳下大树的影子,并说出这样画的理由。
6、请你想办法将阴影里的小球照亮。
资料库(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
彩虹的形成与看不见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