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纪录片创作美学特征

(2007-01-06 18:17:23)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美学特征


   
   
纪录片是人类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带有明显的世俗色彩。无论人们对纪录片做怎样的概念描述,可它作为现实生活的一种观照形态,总是与人们赖以生存的政治、文化、经济、环境以及历史变迁和民族心理等人文环境密切相关。与此同时,纪录片也在作为政治话语或文化话语的多重选择中,寻找着自己的价值定位。
   
如果说电视不是艺术的话,那么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上突起的一种艺术样式,正在带动着中国电视文化走向自身特有的美学特征,记录片的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选题、采访、构思、拍摄、剪辑、音乐、混录等等,因此纪录片也有其独特的美学创作原则。
一、纪实----电视纪录片创作的美学原则
  
真实是个变量,是人介入现实存在的结果。从哲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人们对物质存在的内涵的判定;从美学意义上讲,真实是一个关于现实的神话。电视纪录片就是一种艺术地展现真实场景的纪实性记录。真实是纪实性的核心。创作者不仅仅要用摄像机纪录在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的真人真事,纪录未加操纵的现实事实事件的存在,还要充分调动镜头的功能,多角度、多方位地纵深挖掘生活素材,通过现实的“真”来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假与真、善与恶,藉以给观众一个认识、评价、感悟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感悟,一种强烈的感情共鸣。因此,纪实的本质,就在于真实、深刻地表现现实世界,展现生活中原质,回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实创作手法就不能仅仅作为一种拍摄技巧,而应该是纪录片创作的美学原则。
   
伊文思指出:“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是纪录片就应当客观,但对于我来说,‘纪录’和‘纪录片’这两个词的区别是很清楚的。”他认为,纪录片不仅仅是同期声、长镜头、“毛片艺术”,真实地展现生活的原生状态和完整过程,而切还要选择客观事物中的一个“切入点”,即通过观察生活,从中发现和选择有价值的事物,来揭示客观世界的未来意义。实际上,纪实性创作并不比使用其他艺术方法更容易。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理论家柴伐梯尼在谈到“遵循分析的纪实方法”时一再强调,艺术家应当通过对事件现场及人物内心活动相对应的环境气氛的分析,“发掘出深藏在里面的有价值的东西”,进而从这类纪录性的事实里反映出故事所蕴含的社会意义来。因此,纪实性创作并未放弃对生活素材的采集、加工、提炼,相反它是一种在更高层次和要求上的创作,它提炼的方式方法与一般性的创作有所差异,需要在真实自然的事件过程中沉淀更多更详的哲理思索和情感内蕴。由此看来,对纪实美学本质的认识是进行纪实创作的基点。
   
电视纪录片的生命在于真实,而要表现真实的事,最好的手法就是善于捕捉正在发生的事,但这并不等于毫无遗漏地跟拍跟拍再跟拍。创作者要在关注的基础上,有其基本的判断和预测能力,判断“正在发生的事”的价值所在,预测“正在发生的事”的重要走向,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敏锐地记录下“正在发生的事”的发生缘由、发生过程、发展高潮及结果,从而把“正在发生的事”作为一个完整的情节融合到整部纪录片中去。纪录片应该具有的另一个理念就是力争做到用事实本身去说明问题,这个命题的含义指的是要把当事者亲身经历的过程作为事实本身具有的说服力呈现给观众。不少电视纪录片创作者总习惯用画外解说词加空镜头,借助音乐或其他间接的手法去说明问题。这些方法固然需要,但在纪录片中要力争避免。即使最动人的解说词,最煽情的音乐,最精良的制作,也等同不了替代不了用事实本身说明问题。可以这么说,当电视纪录片要靠借助事实本身以外的其他手段时,其结果将是苍白的无力的。
  
“没有技巧的技巧是最高明的技巧”,观众要求今天的电视纪录片对现实生活进行真实的反映,反对灌输式的说教模式。以事实说话,以真情实感打动人,电视纪录片创作者要学会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努力隐藏在纪实风格的深处。但是由于创作者长久形成的自我表现欲的顽强突现,使创作主体的一种强烈的自我不自觉地进入了纪实的流程中。我认为,纪实只是一种创作风格,纪实不是创作的最终目的。因此,若没有对纪实本质的深入清醒认识,则无法站在一个制高点上,创作出蕴含丰富,思想深刻的真正的纪实作品。
   
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意识与写意意识代表了两种观念,力求使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艺术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统一。电视纪录片首先要纪录真实的生活,正像伊文思反复告诫我们的那样:“纪录片把现在的事实纪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这是在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和文献性。但是,纪录片同时也是一种艺术的类型,要受艺术规律的支配。不可能无休止地、不加选择和筛选地罗列生活的原生情状。一味地追求照相式的记录“枯燥的真实”而忽视了营造艺术美,同样收不到应有的审美效果。“真实”与“美”并不是分裂的,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它们应该是统一的。纪录片的美是真实的美,这种美存在于真实生活情态之中,它的形式的美是为真实的生活内容服务的。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所说:“艺术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和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这是鲁迅先生对白描手法的精辟见解。将这个准则用来借鉴到纪实作品的创作中,也是非常准确。
二、电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
    电视纪录片的直观性是成为它的美学特征之一,由于媒介手段提供了客观真实地再现现实的能力,观众可以从电视中轻易扑捉到实体性的形象,而且这种形象有是运动的、具体的、不容歪曲的。这样,电视纪录片的电视技巧语言系统,在提供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的同时,有最大限度地表现主观世界的可能性。
   
这样就确定了纪录片的画面语言应该真实、自然、流畅。就电视纪录片画面的不同功用而言,电视纪录片应该由三种画面语言要素组成,记叙性画面语言、描述性画面语言及表现性画面语言。其中,记叙性画面语言是纪录片的主体性画面语言,它告诉观众是谁在何时何地干了些什么,记录人物的喜怒哀乐,展示人物的个性性格,较完整清晰地展现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交待围绕主要人物展开的人和事的相互关系,从而达到深化纪录片主题。在拍摄和运用记叙性电视画面时,要注意选择好叙述的角度和处理好叙述的层面。叙述角度的选择,就是寻找和理清纪录片事件发展的主线和脉络的过程,这决定了叙述重点和主题的相应转移。在处理记叙性画面时,要抓住最有感染力的点,再由点到面地展开,最终产生三个层面的效果,由画面的感染力引向情感的共鸣,最后达到情感的意蕴和思想的内涵渗透交合、融会贯通,形成审美效应。
   
描述性画面语言,就是通过电视画面对人物的肖像、人物活动的环境状态、时空转换进行说明,并在情节展开前作情景铺垫。描述性电视画面的拍摄和组接要完整性,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习惯。一般情况下,描述性的电视画面语言的出现,往往伴随着画外解说词,用以强化或补充说明电视画面难以表达的东西(不可烂用解说词,能不用解说词最好不用)。
   
表现性电视画面语言,在纪录片中一般很少用,一旦要用就得少而精,恰到好处,它往往形成符号性语言或结构性语言。要做到有利于渲染要展示的典型环境,以有别于其他环境的标志性画面;有利于烘托人物情感氛围,以引起观众的共鸣;有利于表达某种寓意,将一些说白了乏味,不说又不行的意味深长的含义隐含其中,从而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或刺激观众的视觉器官,从而达到审美情感。此外,还要根据情节起伏的需要,有机地运用好三种画面语言,使整部片子随着情节的展开产生节奏感。
三、情节和细节
    一部好的纪录片不能没有故事,而故事的发生发展,需要一系列情节和细节。因此,就电视纪录片的故事内容构成而言,情节和细节是构成电视纪录片的重要要素。情节的营造、细节的捕捉也最能体现一部电视纪录片创作者的能力所在。当确立一个纪录片的题材开始拍摄后,首先面对的一个问题是从何下手,如何面对纷杂的琐事,准确地捕捉和取舍你所需要的情节,以保证主题走向的精确性。而判断取舍情节的标准,要看能否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能否表达和深化电视纪录片的主题,能否为事件的发展提供承上启下的作用,能否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冲击和感受,引起观众的审美感应。
   
高尔基根据“文学即人学”的认识提出,情节道德是性格的成长和发展的历史,他把“人们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人们的一般相互关系——某一性格或典型的成长与形成的历史”称为情节。别林斯基认为情节是“完成的、丰满的、浑然的整体,是完整的剧情发展”。无论是强调人物的性格发展还是事件的剧情发展,情节都是作为显示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错综复杂矛盾的主要线索展示给观众的。由于文学作品和故事片是通过叙事来反映生活的,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就成为征服观众的基础。电视纪录片再现现实比文学作品更直接、更明显,也更具有确切的具体性。它不大可能完整地、直接地、戏剧性地表现生活中的人物性格的发展历史或完整的剧情发展,因此,情节在电视纪录片中就有着不同的含义。它不是复杂的、贯穿始终的虚构出来的故事,而是简单的、局部相对完整的,具有某种冲突因素的生活内容。
   
纪录片的情节,大都是由细节演化而来的。在一部作品中,细节是十分重要的,细节像血肉,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真实生动的细节是丰富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作者用来表情达意的有力方法。有人说,纪录片可以没有情节,但决不可能没有细节。一般文学作品,情节起主要作用,可以用来体现主题,刻画人物,而纪录片在这方面先天不足,它不大可能借助虚构来创造情节,所以在许多情况下,细节就成了重要的感动因素,它的地位和作用也越加突出。
   
当在拍摄中捕捉到一个难得的细节,而这个细节还难以说明问题并可作进一步挖掘时,就需要在细节的基础上进行展开,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情节。一个完整情节的营造应把握情节发生的缘由→情节发生的过程→情节展开的焦点→情节发展的结果。这就是纪录片情节的捕捉与营造。
   
要创作一部较好的电视纪录片,还要考虑整部片子的结构、节奏、基调、音乐等等要素。但这些要素的成立,都依附于以上谈到的主要要素之中。在创作电视纪录片的过程中,只要有了正确的思想作支撑,就能形成一条正确的思路,从而把握住电视纪录片创作的本质特征,形成独特的电视纪录片美学风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