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庭的生活和刘良伟的言说

标签:
原创诗评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原创诗评 |
张艳庭的生活和刘良伟的言说
文/余子愚
首先很高兴第三次来到焦作,我一直把焦作当作河南80后诗人尤其是我个人的诗歌圣地,因为2008年首届中原青年诗会就是在焦作举行,而我也是在那次诗会上有幸结识了一大批优秀的焦作诗人。
其次向张艳庭和刘良伟表示祝贺,祝贺他们首本诗集的出版和研讨。
张艳庭和刘良伟是我在焦作最好的两个兄弟,艳庭为兄,良伟为弟。2008年8月,首届中原青年诗会在焦作举行,刘良伟作为发起人之一,做了大量工作。而张艳庭是连续五年不间断参加一至五届中原青年诗会的80后诗人,可见其对诗歌的真正热爱。
张艳庭的诗歌,我认为是属于生活的,即生活诗,这恰好和其诗集名称《你好,生活》有着暗合。张艳庭是一个真实的人,有着诗人的单纯和儿童般的天真,从我们认识到现在,近五年的时间,他一直是位令我尊敬的兄长,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都是我的榜样。
在《你好,生活》中,张艳庭写到了日常的生活,写到爱情,写到灵魂,这些都是有着沉甸甸的分量的。可以说,倘若没有一颗始终保持敏感的心,没有对生活的敏锐的观察,是不可能有这样一本诗集出现的。
张艳庭不仅是一位好诗人,更是一位好丈夫。记得第四届中原青年诗会在南阳西峡举办时,张艳庭上山采摘了一些樱桃,精心包好,带回焦作,给媳妇品尝。他勇于面对现实,在生活的重压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文学的热爱,这从“你好,生活”以“你好”这一热情招呼开题,可见一斑。
刘良伟的诗歌,可以看做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他的诗集中有一首以《自言自语》为题的诗,写的很好。良伟在后记中说:“我过着我的日子,吃着我碗里的饭。我只是在我的生活中说着我的话,在我的大地上感受着我的疼痛和我的幸福。”良伟是清醒的,也是敏锐的,他一直保持着一颗诗心,用诗歌来表达个人对生活的感情。
由于年龄的缘故,良伟算是河南80后诗人中比较年幼的一个,可是他却不断学习和提高,对诗歌的悟性使得他的诗歌在近年来更加优秀。我比较欣赏良伟的短诗,俗话说,一寸短,一寸险。可是良伟的短诗可谓炉火纯青。如《老地方》“那时/我们常说老地方见/现在/老地方 空无一人”。还有《黄昏》“这是一个无人看守的黄昏/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和黄土一样/我们紧紧地抱在一起”,都是很智慧,很有灵气的短诗。
说点题外话,我一直以为河南80后诗人不乏实力派,可是由于地域和诗人自身的原因,目前河南80后诗人在国内的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当然,诗人首先需要写好作品,名气只是作品的附加。但是,作为在场的诗人,我们无法脱离时代和诗歌现状的影响,如何使得自己通过诗歌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更加持久,更加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这需要年轻的诗人包括我自己去思考。
80后诗丛的推出,可以看做是80后诗人们的一次自我总结,是对当下80后诗歌的一次终结,当然,我更愿意把它视作一次开始。作为“80后诗丛”的一部分,张艳庭的《你好,生活》和刘良伟的《手语》两本诗集必将随着这套诗丛在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久的时间之后,继续展现其价值和意义。
相比于张艳庭和刘良伟,我是一个向生活低头的人,面对生活的重压,对诗歌的热爱与日俱减,非诗歌文体的写作远远超过诗歌。在诗歌的坚守上,我更加钦佩艳庭和良伟两位兄弟。
再次祝贺艳庭和良伟,在2013年的元月,我们为了诗歌相聚一起。在此,提前给大家拜年,谢谢大家!
2013年1月9日22:46 洛阳
(本文为张艳庭、刘良伟诗歌研讨会现场发言稿)
转自诗人琳子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89810101bzi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