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牡丹12月号卷首语——欸乃声中别有春
(2011-12-02 08:22:29)
标签:
转载 |
从2012年开始,刊物会有更为显著的变化。
问好梅老师,祝福《牡丹》!
年末的这一期刊物在内容和编排上有了一些变化,在保持文化品位的同时,更加注重向大众的文化欣赏习惯靠拢。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是当前的大趋势,而这种趋势的原动力正是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以雅统俗,以俗通雅,所有高雅的文学艺术精品无不是在大众文化的渲染和烘托下才变得出类拔萃的。
元代有一位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二十岁就袭父职当上了两淮地区的高官,但他酷爱诗歌,二十七岁时弃职隐居江南,到民间去寻找诗歌创作的灵感。有一年他途经梁山泊,见一渔翁用芦花的白絮做成了被子,大感有趣,立马就从自己的行囊中取出绸缎被子要和渔翁交换。渔翁看他像个文人,就说:“这芦花来自郊野水涯,体轻质洁,朴实无华,不是你那绸缎被子可以换走的。你真想要,做首诗来换吧!”贯云石听后灵感忽来,援笔立成诗一首云:
採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覆籍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最末一句显然是从唐代柳宗元“欸乃一声山水绿”中脱胎而来,但却显得更有深意和内涵。诗人有感而发,认为真正的天地精华,就隐藏在这这些最基层的民众之间,隐藏在这些渔翁、樵夫之间。
重提这段文坛佳话,就是要告诉读者我们向大众文化靠拢、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尽心尽力的决心。从2012年开始,刊物会有更为显著的变化。“欸乃声中别有春。”天机一语道破,请读者和热爱《牡丹》杂志的朋友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