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还有诗歌的光亮……”——评“伊犁诗歌三人行”

(2011-09-04 18:17:30)
标签:

原创诗评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原创诗评

“精神,还有诗歌的光亮……”

        ——评“伊犁诗歌三人行”

 

文/余子愚

 

读到《文艺报》上的“伊犁诗歌三人行”稿件,内心十分激动,伊犁是我非常向往的一座城市,伊犁的诗人们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群体。而其中亚楠、程相申、松龄正是伊犁的实力派诗人,从他们的诗歌中能看到伊犁诗歌的一些精神指向。

亚楠的诗,我以前曾经读过,我认为亚楠的一些诗歌可以看作新疆歌谣,诗歌中的诸多元素带有很明显的新疆特色,这或许和亚楠长期居住新疆伊犁有关。《文艺报》上的这几首诗,《额尔齐斯河》正是对新疆这条著名大河的诗意书写,“走进额尔齐斯河是一个/深秋的黄昏。夕阳就要遁去/夜幕苍凉就像旷野中一只迷途的羔羊”,黄昏的额尔齐斯河,夜幕苍凉,诗意顿显。诗人亚楠对额尔齐斯河寄予了丰富的情感:“这是一个永远没有结局的故事/最初的爱已经冻结,岁月把深深的痛留给我们”,悲伤而且凄凉,令人伤心的故事,刻骨铭心的爱情。

亚楠是一位有良知的诗人,他身居伊犁,却心系天下。“北方大雪,这六十年不遇的场景/让世界为之动容//而在中国南方,那片红土地/大旱已经持续了很久”(《龟裂的土地》),诗人将北方的大雪和南方的大旱形成对比,“花朵正静静地等候雨季/烈日下,植物已经奄奄一息/所有的生命都充满了忧伤”,诗人的忧伤,正是他善良内心的体现。

亚楠还是一位有着哲思的诗人,“死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欲海茫茫”(《陨石》),人和动植物一样,有生就有死,这是一种令人悲哀的宿命,正如诗人亚楠断言,死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当死亡降临时,任何人都不能躲开。可是“欲海茫茫”,“有谁能够在一块陨石中看见自己”,借陨石来反省自己,这是亚楠的高明之处。既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使自己陷入欲海之中?能想明白这个问题的人,自然是有着大智慧的人。

程相申的诗,正和他的诗题《低语》一样,可以看作是诗人自己独自的情感低语。“疼一个人/需要做逆风的羽/痛彻于相互折磨/就像一次雪崩/在浑然不知的死亡的路上/看不见返回的路程”(《低语》),这样的诗句,很像一个历尽沧桑的人,独自回味疼爱的体验。大音希声,这种低语恰恰能惊醒更多的读者,打动更多人的内心。

程相申的诗歌,还能看到古典诗词的影子,诗人化用一些古代诗句,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多么好的时光/秋来香满地/生动盎然的草的欲望/在崇高中接受爱抚/在新鲜的日子里感动自己”(《薰衣草》),一句“秋来香满地”,点出了薰衣草芳香浓郁的特点,拟人化的写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多么好的时光”,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分明是一颗玻璃做的心/人约黄昏之后/飘零一地哀愁”(《娇娆的雪花》),“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宋词中本是一种美好的期待,而在程相申的诗中,“人约黄昏之后”,却是“飘零一地哀愁”,化用却不拘泥于古诗。

读了程相申的诗歌,我认为他是一个容易伤感的人。他低语式的诗歌大多从生活的细微处入手,从一草一木,风、雪等事物写起,袒露自己的内心。“我注视着茂盛的叶片/依旧有一个人/隐藏在我悲伤的内心//我不仅仅是悲伤/我在这岸边失去的/还有鱼儿一样光滑的惦念”(《失去了芦苇只剩下声音》),“悲伤的内心”,这是成为一个好诗人的条件之一。内心悲悯的诗人,有着敏感的触觉,很容易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和亚楠、程相申两位诗人不同,松龄的诗歌更加口语化,比较平白,但是很有味。因为松龄的诗歌有着情感的内核,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自然,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这么多年了,你还在写诗》,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一首诗,倾诉了写诗多年遭遇的工作和生活现状。“这么多年/我还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用孩童的眼光/打量世界/像一个病入膏盲的人/沉溺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不可救药”,松龄是真诚的,他承认自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松龄的“不可救药”,正体现了他对诗歌的痴迷和热爱。妻子和他的对话,真实得令人心痛,正是这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告白——“精神,还有诗歌的光亮……”

和亚楠、程相申一样,松龄也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和母亲的一次通电话》让我几乎流泪,我的母亲在几百里之外的故乡,依旧劳作着,劳累着。作为儿子,我未能帮母亲做过什么,母亲却没有抱怨,只是在电话里嘱咐我安心工作。可怜天下父母心,松龄的诗歌抓住了“真情”这两个字,这是他写出好诗的秘诀。

和普通人一样,诗人松龄也有着自己的无能为力,他看见卖煤的人,在下雪的时候,等在城市的十字路口,诗人想“买一块煤回家”,“遗憾的是”钢筋水泥筑成的小屋早已放不下一个红泥小炉。诗人的伤感就在于此,像杜甫一样,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他却呼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

松龄的一首《天气:雨夹雪》,我觉得作为诗歌的价值不大,寻常生活,常识性的事情,再用诗歌来表达,是不是有些多余?

总体而言,亚楠、程相申、松龄三位诗人都在坚守着诗歌写作,亚楠的“歌谣”、程相申的“低语”、松龄的“真情”,三者有着区别,但在本质上却都是优秀诗歌文本的体现,这正是诗歌道路上的“殊途同归”。

来自伊犁的三位诗人都在写着好诗,因为他们一直在坚持“精神,还有诗歌的光亮……”

 

2011-9-3

 

本文发表《伊犁晚报》2011年11月1日

“精神,还有诗歌的光亮……”——评“伊犁诗歌三人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