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端午香囊
(2010-06-13 09:45:54)
标签:
原创散文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原创散文 |
难忘端午香囊
文/余子愚
五月初五,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人为纪念屈原,在端午当天,吃粽子、赛龙舟,沿袭至今,成为一种节日。
在这个端午节,我想起了逝去的祖母。小时候,每逢端午节,祖母便挪着颤巍巍的小脚,挨家给孙辈送香囊。祖母有三个儿子,住在三个院子里,大伯父的儿子结婚早,我十岁那年三月初三,大伯父就有了第一个孙女,祖母也升级为曾祖母,看着四代同堂,祖母自然更加高兴。堂侄女出生的那个端午节,祖母特意为她的重孙女绣了一只大大的香囊,挂在两个月大的胖娃娃脖子上。
那时,除了祖母的香囊这一件乐事,还有大伯、二伯我们三家合在一起包粽子,自然其乐融融。大伯母率领二伯母和我的母亲,算好了人数,准备好粽叶、糯米、红枣,端午节前一天就开始忙活。端午当天清早,香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我们如同顽劣的孩童,抢先拿起粽子,品尝美味儿。
端午那天,当然还少不了在门上挂艾蒿、煮鸡蛋、煮蒜瓣。鸡蛋每人至少三个,保证每顿饭都有。腌咸鸡蛋的事情,母亲早在前一年秋天就开始了,洗坛子,晾干,挑拣鸡蛋,准备盐水,放鸡蛋进去,封好坛子。耐心等待小半年时间,盐分一点一点吃进蛋壳里,煮好的咸鸡蛋,蛋黄出油,吃起来又咸又香。
随着堂侄女的一天天长大,祖母也一天天老去,眼睛花了,绣的香囊便不再十分精致,可依然深受孙子辈的欢迎。可惜多年过去了,家里翻修房子,祖母给我们缝制的香囊早已被丢掉,那香料经过一个雨季,上潮之后,便失去了香味,成为只能观赏的工艺品。
堂侄女七岁那年四月初一,祖母不幸因病去世。我因为忙于应付高考,未能及时回家尽孝。母亲说,祖母下葬那天,暴雨如注。或许上天也知道我们对祖母的不舍,我八十高龄的祖母,终究没能陪我们一起过端午节。
祖母走了,一个月之后,端午节那天,母亲拿出一件做工精致的香囊,戴在我堂侄女身上。母亲说,你祖母临终前都很清醒,她知道你们都长大了,就只留下一个香囊,给珊珊。
珊珊是我堂侄女的小名,现在她已经十四岁了。又逢端午节,在集市上,我看到待售的艾蒿、粽子。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马路边出售她们缝制的香囊。我不禁想起祖母,七年过去了,您还在另一个世界为我们绣着端午香囊吗?
201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