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海或清道夫之惑——读夏汉诗选30首有感

(2010-05-04 13:36:45)
标签:

原创诗评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原创诗评

死海或清道夫之惑

——读夏汉诗选30首有感

 

文/余子愚

 

夏汉老师的诗歌,我曾在他的博客断断续续地阅读过,这是第一次集中阅读诗人的作品。30首诗,诗人将其分为三辑,这为我阅读其诗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当下的很多所谓诗评家都是懒汉主义,将诗人简单地划分类型,什么60后、70后、80后乃至90后,林林总总。

我向来反对这种懒汉式的分类,诗人都有多面性,不能仅按年龄这一自然数据来划分类别,我们应该就诗论诗,强调文本的重要性。

回到诗人夏汉的诗歌,第一辑,《语言,或形式》,可以看做是“对外”的写作,是形而下的,面向生活的,与外部世界建立联系的诗歌。第二辑,《意义,和心声》,是“对内”的写作,是形而上的,与自己内心世界建立联系的诗歌。第三辑,《赠人,与记游》,是“兼有内外”,诗友之间的唱和,而记游而体现了旅行的诗意或者诗意的旅行。第三辑诗歌,偏重于朋友之间的情谊。

不可否认,诗歌与诗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诗歌体现了一个诗人的内心。在我少有的几次接触中,我感觉夏汉老师是一个冷面热心的人。或许是工作导致,也或许是年龄因素造成,他极少表现出对事物的大热情。但是对于诗友之间的求助,他总是很快反馈。有一次,我夜里打电话给夏汉老师,找一个电话号码,他说,你稍等,我给你回过去。没有一丝拒绝,都是很真诚的话语。在夏汉的冷面之下,藏着一颗诗意涌动的心灵。

“蜷伏,带给你一副冷面孔/深夜看见黎明的凄美”,“尘埃不再张扬,世界变得安静/灵魂悄然穿越回廊,又返回肉身”(《 冬日偶得》),在《夏汉诗选》的开篇之作中,我们能读到“蜷伏”带给诗人的“一副冷面孔”,在冷面孔的表象之下,“灵魂穿越回廊”。“回廊”或可看做是沉重的现实生活,灵魂在高空舞蹈,心灵的放飞,冷面孔应该变幻,成为喜笑颜开的表情。可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灵魂“又返回肉身”,一个“又”字,巨大的转折,可见不是第一次返回,也不是第二次,而是很多次的返回肉身。被世俗所累的诗人,无法真正突破现实生活的羁绊,只得在“世界变得安静”的一瞬间,将灵魂悄然穿越回廊。现实世界充满喧嚣,大多数时候是不会安静的,充满尘埃,充满拖累灵魂的事物,诗人也只好一次又一次将灵魂“返回肉身”。

总体来看,第一辑诗歌极尽讽刺之语,批判官场,批判社会,体现了诗人的良知。第二辑诗歌中,诗人从对外部世界的书写走回内心,“我突然想远离人群,走回我自己。”(《远离》)。这是诗人个我意识的觉醒,“我想象一只鹤的引人注目;想象/一匹马离开草原,走进马厩。/我向往寺院:在那里打坐;/蒲团像静止之舟,承载着全部。”(《远离》)。这是一种修为,正如艺术包括文学作品的造诣拼到最后拼得就是艺术家的品格。诗歌就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修炼,追求真善美,追求美好的诗意。诗歌的本质是抒情,抒情贵在真,抒发内心的热爱。第三辑诗歌写出了对友人的关怀,写到了与友人一起郊游的情景,体现情谊,也体现行万里路的哲思。

在30首诗中,我想以《死海》为结语,来完成我的这个简评。

我曾在很多办公室见过巨大的鱼缸,肥大的龙鱼游弋其中,当然少不了清道夫的身影。龙鱼尊贵,怡然自得地在鱼缸中游动,清道夫卑微,吞吐之间,将鱼缸内的垃圾吃下。这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许多相同之处,部分为官者高高在上,大摇大摆周游四方,且有警车威武开道;多数为民者卑微生存,在底层辛劳刨食,以求温饱。吞食垃圾是清道夫的天性,清道夫无知无觉,不为自己的卑微感到悲叹。而我们人却具有思想,真正的民主与平等,只存在于理想之地。现实的沉闷正如这鱼缸内的一潭死海,人心的善无力抵抗现实的恶,“几只金鱼”无力呼救,“清道夫”沉入海底,一次死亡的轮回出现。未来,还将继续上演“红鱼、金鱼”与“清道夫”之间尊卑轮回的悲剧。

反思我们自己,是否也如同诗人夏汉的思考一样,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死海,或清道夫之惑?”

 

2010年4月30日 洛阳

死海或清道夫之惑——读夏汉诗选30首有感
5月1日下午,参加王向威组织的河南80后诗人·夏汉诗歌讨论会。参会人员在河南大学合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