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一个永不掉队的落后者——读《后时代诗刊》有感

(2010-04-23 08:32:03)
标签:

诗学笔记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诗学笔记

做一个永不掉队的落后者

         ——读《后时代诗刊》有感

 

文/余子愚

 

习诗六年,见惯了诗坛纷争,见惯了一个个揭竿而起的诗歌民刊创刊与消亡。笔者不才,先后参与编辑过《诗群落》网刊、《大西北诗刊》、《中原诗刊》网刊,对诗歌民刊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一旦有了刊物,只要贴出征稿启事,投稿者便云集响应,不缺稿源。陌生是由于我至今尚没有真正独立创办过一份纸刊,涉及经费问题,我深知办刊的艰难。

我尊重每一份诗歌民刊,因为它们完成了我的办刊理想。扪心自问,我不是一个合格的诗人,充其量是一个诗歌爱好者,始终有着背叛诗歌的可能。这不是自谦或者自贬,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认识。我曾不止一次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诗歌民刊的创办者抱有怀疑和敌视态度。早在2006年,就有某诗歌民刊以出刊名义向我索要钱财,苦于是穷学生,我当然囊中羞涩,对方连一本样刊都没有给我。还有一本民刊,出于友情我赞助了经费,结果发表我一大组诗歌,而其他已入选的作者,由于没有出赞助,最终撤稿,令人惋惜。

一份刊物的品质取决于刊物创办者的品质,一份刊物的视野取决于创办者的视野。我并不反对集资办刊,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只希望办刊者能将刊物办得大气一些,包容性强一些。

《后时代诗刊》计116个页码,大16开,精美大气,我很看好。这里简略谈一下我对“后时代”的认识。

我们处在一个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众人面对功名利禄,莫不哄拥而上,甚至为了名利争得头破血流,互相中伤对方。每个人头上都想戴上一顶帽子,别人给的也好,自己给自己戴上的也好,诗坛文坛这种“自我加冕”的丑陋行径层出不穷,令人作呕。

现在的诗人,一不小心就步了前人或他人的后尘。辛辛苦苦写了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却发现都是别人写过的,海子之后的海子二世、三世、若干世,到处都是海子的腔调,神似海子的鬼影在诗坛出没,一个诗人不能写出具有个我特色的诗歌是最大的悲哀。

“后时代”发起人尘轩将后时代理解为唤醒诗歌的原生态生命,由此我想到《原生态诗刊》,这是山西的一本民刊,其创办者将原生态诗歌写作看作是走的一条倒退而前进的路子,其关键词是“厚重、直接、倒退、呈现”,这与“后时代”主导的“后”理念有着相近之处。

自2008年开始,我逐步意识到写作应该呈现自己的独特生活和独特思考,森林中的每一棵树、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头兽、每一只昆虫乃至每一只蚂蚁都是各有各的形态,那么我们作为高级灵长类的人,为什么不能写出个我的内心?在思想上出新,在词语上出新,不创新毋宁死,不自由毋宁死,大自然中的草木虫鱼,都在自由自在生长,作为一个诗人,不能自由自在地写出自己的内心,一动笔,一开口,都是别人写过的旧腔调,岂不悲哉!

在我看来,“后”应该是一种慢,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的今天,我们需要“放慢脚步,让灵魂跟上”。正如苏轼所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以一种“慢”的心态去生活,去写作,寻找灵魂深处的诗意。

“后”是一种姿态,以一种“后发制人”的姿态,后续推出的《后时代诗刊》将团结更多的优秀诗人,打破地域、风格、年龄等人为限制,使每一个入选《后时代诗刊》的诗人都成为永不掉队的落后者。

 

2010年4月20日 洛阳 浅井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现实书
后一篇:现实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