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大海词典之《水》
(2009-08-24 22:49:24)
标签:
原创诗评中国洛阳余子愚杂谈 |
分类: 原创诗评 |
点评大海词典之《水》
大海词典之《水》
文/苗红年
水是唯一清醒的物质,它从不排斥异己
不向大地隐瞒自己的身世
有时,它仅陷于呈现
向低处流动,
它安静的去向不为众目所知
但这一次,我发现它刚从上帝的容器里溢出来
“远处的船队集合了众多海盗的呼唤
一场暴雨:
正在打消鳞片里的怪念头”
余子愚点评:
苗红年是以写海洋(大海)闻名的诗人,这或许跟他出生地嵊泗列岛有关。他曾出版诗集《大海词典》,更足以证明他写大海的诗歌足够多。对苗红年的认识已经很早,他的诗歌写的沉稳、厚重,能够看出作为诗人的苗红年对诗歌的认真和虔诚,态度决定了诗人的写作,这一点是诗人苗红年的优秀品质所在。
在读到大海词典之《水》这首诗之前,我看到一个新闻,2009年8月7日以来,受到热带风暴“天鹅”的影响,海南省西部沿海市县附近海域发生10多起海上险情,目前,有近百名船员渔民失踪。这让我再一次感到大海的威力和人类生命的脆弱。2005年、2008年,我先后两次越琼州海峡,去海南探亲,坐在轮船上,看到波澜壮阔的海洋,船舷边翻滚的海浪,令我既兴奋又恐惧。大海就这样,在我看来,大海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看似温顺,却始终如一头狮子,在愤怒时发出巨大的声音,惊涛拍岸,危机我们的生命。
而构成大海的本质元素就是水,诗人苗红年从本质上为我们描述他眼中的大海。“水是唯一清醒的物质,它从不排斥异己/不向大地隐藏自己的身世”,水一直在流动,在行进,在保持着清醒,我所见的水,平静的黄河,温顺的洛河,家乡的石滚河,淮河,宽阔的长江,东莞的万江,以及辽阔的大海。它们都是一条滚动的水,或者一片由水集合而成的水域。水能够溶解水,水从来不排斥异己。不管来自何处,最终“水”们要在大海相聚。“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这或许正是诗人所揭示的水的特性,从不排斥异己。水起源于深山,起源于一眼汩汩流动的涌泉,泉水流淌,一路奔走,一路接纳,汇聚成江河,构成湖泊,最终流进大海,水从不向大地隐瞒自己的身世,正如“泾渭分明”的说法,正如黄河的黄,济水的清。
“有时,它仅限于呈现/向低处流动/它安静的去向不为众目所知”,这便是水的优秀,它仅限于呈现,向低处流动,大海之所以能够纳百川,正是由于它处于低处,而水正是向着低处而去,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暗自呼应啊!虽然水的去向不为众目所知,正如我家乡的河流,至今我尚不明白它从何而来,但我知道这条河会流进淮河,注入大海。我不能亲眼目睹河水的最终去向,但我依然知道大海中有我家乡河流的水。
这首诗的第二节笔锋一转,安静的水,开始有了变化,“但这一次,我发现它刚从上帝的容器里溢出来”,这句诗让我沉思,“上帝的容器”是什么?可以是洪水冲破了河堤,冲破了湖岸,冲破了水库的大坝,但是后面的三句诗决定了不是这样。诗人苗红年抓住了大海的特色,从上帝的容器里溢出来的不是陆地上的水,而是大海之水。“远处的船队集合了众多海盗的呼唤/一场暴雨:/正在打消鳞片里的怪念头”,这或许是一次大海上的暴风雨,它使得船队开始集合,海浪击打船体的声音如同众多海盗的呼唤。一场暴雨,减弱了咆哮的海浪的威力,大海开始平静,“鳞片里的怪念头”被彻底打消。
这首诗,第一节写到了“水”,写水的安静;第二节写“大海”,溢出的海水,击打着海岸,颠簸海面上的船队,巨大的海浪如同有着鳞片的怪兽,暴雨缓解了这场不可预知的灾难。
两节诗歌,一静一动,水聚集成大海,形成海浪,高潮迭起的大海,最终平静。这是一首难得的优秀海洋诗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苗红年的智性和写作才情。
2009年8月9日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