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反思录
(2009-06-17 00:37:29)
标签:
诗学笔记中国洛阳余子愚文化 |
分类: 诗学笔记 |
诗学笔记之028
深夜反思录
1、我开始反思自己,一次又一次,或者是进步,或者是退步。一直怕自己成为沽名钓誉之徒,但是碰到值得高兴的事情,难免高兴,难免显摆,难免想听好话。这是俗人的表现,可见我的修为不够,需要像大师学习,学习真诚,学习善良,学习讲真话。
2、我有幸认识许多人,那些可以让我仰望的人,有诗人,也有理论家,更有学者。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感谢他们的包容,是他们友善的话语,友善的神情,让我心中的不安不至于变成压力。
3、今天,我突然发现诗歌有点像李子。俗话说,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抬死人。今天我很偶然,在一片李子树林,摘了许多李子,想着拿回来给住在一起的兄弟吃。我兴致很高的拿了李子回来,洗干净,装在果盘里,请兄弟们吃,他们尝了一个,眉头皱着,说太酸了,不愿意继续吃。其实也就是不喜欢吃的意思,我很受打击,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采摘的不错的李子,他们不愿意吃?
我把这个问题对应到诗歌上,我写的诗歌是不是也像李子一样,自己喜欢,别人读来却不喜欢,这是值得我警惕的事情。
或许有人会说,我写我自己的,你喜欢不喜欢关我屁事?但是我说句不该说的话,如果诗歌是写给自己的话,何必发到网上,何必发表到刊物上?我承认有一些人的写作就是为自己写的,不求发表,也不求广泛的交流,只是几个知己型的朋友内部传阅,这样的人我很佩服。但是对于更多的世俗之人,写出能够让读者认可的诗歌是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读者喜欢的诗歌呢?这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是选材,诗歌的题材很重要,看到那些令人作呕的字眼做标题,我连看的欲望都没了,这样的诗歌首先被排除。当然不排除写一些低俗但是也很巧妙的诗歌,诗人伊沙的一泡尿,撒在黄河,成了名篇名句,这样的对历史的戏虐和解构,是一种很巧妙的写法。
其次是诗歌的内容和表达,不落俗套。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思考角度都不一样,在写作上更要有自己的独特。之前有机会参加一个活动,回来每个去游玩的诗人都写关于旅游景点的诗歌,让我佩服的是每一个人写的都不一样,角度不一样,思维不一样,抒发的情感也不一样,这才是诗歌创作。不管写的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是写出了自己的思考。
最后是诗歌的形式,诗歌分几节?写多少行?每行多少字?用什么样的形式?有人说,形式只是外在的,只要诗歌的内在本质是优秀的就好。其实不然,有句话说,美味佳肴还需要一个漂亮的盘子盛着。诗歌也是这样。好的形式能够给一首好诗增加亮点,而坏的形式却会减少诗歌的实质。
何为好的形式?我个人认为,短诗一般20行以内,每行的字数适中,句子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三两个字一行,是不可取的。我现在总结自己的写作,诗歌不需要分节是在表达某种密集的情感时,分节会导致抒情的中断,容易出现不连贯的现象。在书写景物或者其他内容的诗歌时,还是分节为好,四句一节,或者五句一节,也有三句一节的。两句一节的新诗如同古代的六言诗,特别难写好。
我想掌握了这些,我们写出的诗歌应该不至于像我今天采摘的李子,又酸又讨人不喜欢了吧,一点感想,请大家指教。
2009-6-17 深夜0:32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