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在生活里打着冷眼的人——
文/南闽老茂
同样作为80后诗人的作品,要说《叛逆》是熔溶个体和群体共有体验的热感呈现,那么,《螃蟹》反其然的言说,则给我们带来冷眼旁观的冷色浸透。余子愚似乎带着更多同代人少有的冷静、接近“零主观”(相对于我对80后们更倾向“狂热”的认识而言)的姿态,面见生活和他人,这样的“冷”目光,仿佛来自周遭的侵入、渗透般的盯注,令人有着一股透到骨子里的“发慌”。
他面对生活里的事件,虽既未置身事外、也未完全投身其中,但是,既主导了事件的进展、又不见“头脑发热”的沉湎和陷落。局里局外的“周旋”,显得处身沉静、神态漠然。这个在生活里打着冷眼的人,到底要干什么?
《螃蟹》并未强调平常“约定俗成”的关于螃蟹的“横行”喻指,仅以事件的主体身份,在情节的演进中,被借以“说辞”,或许就是一个用以隐喻、象征的躯壳而已。虽然,在我们的阅读感觉上,可能这是真的一个事件,发生在诗人的生活中,但诗人表达的东西,已跳出了事件本身的“实情”层面,我们将之上升到“虚意”的界面上来寻找意图,应当更可切近《螃蟹》的诗意理解。
“一根树枝”对于“一双蟹钳”来说,可能是对它充满诱惑力的猎取物,也可能是它需努力招架的来侵敌对物,不管如何,都是生活加诸“你”身上的事情和际遇。“你”是处在“水下”也好、离开“水面”也好,不同的生活环境带给你的除了“无所适从”,还是麻木迷茫!就算“你”有并不平庸、甚至遭遇“惊艳”的生活情节与景况:“脱水”、“易主”,屡遇“新生”
——“我把你交给那个青年人/你的命运脱离树枝”;就算现在“你没有害羞”之色,并不保证“身上厚厚的壳”终将可能沦落到“终极颜色”——煮熟红透。其实,“你”依然是处在不可知的前途与命运中,迷茫,仍然是“你”或者所指代的更宽泛的“你们”所未摆脱的人生“笼罩”,这会是当下社会的一个显眼的“缩影”吗?要是,那么不可避免会带来内心的不安与慌乱感,恰恰是《螃蟹》散发出来的气氛。
架起冷静架势的余子愚,其实未曾要真正“脱离”生活现场与漩流,也未曾要走在同代人的步列之外,相反,他正是潜心静气地沉入其中,感同身受个中的涌流、察觉纷繁外表下的脉动。作为年轻诗人,余子愚这点值得期许!
附:
《螃蟹》
文/余子愚
一根树枝足够充当
你的诱饵
面对水下的世界
你无所适从
我带你脱离水面
你看见阳光
看见花草树木
以及许多的人
有一个小青年惊呼——
看!一只螃蟹
你没有害羞
依然紧握着那根树枝
那似乎是你的全部
我把你交给那个青年人
你的命运脱离树枝
身上厚厚的壳
我不知道他会把你怎样处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