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高野随笔:《我与子愚》

(2008-11-28 20:51:49)
标签:

他言愚非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他言愚非

我 与 子 愚

文/高野

 

    第一次与子愚相见,是今年初夏。那时,我刚在汶川地震之前从四川广元回到洛阳,侥幸捡了一条命,至今心有余悸。在洛阳相对平静地呆了一段时间后,子愚打电话说要来书店见我。其实,在未谋面之前,我们已神交已久,俨然一对老朋友了。他称我为大哥,又俨然一对好兄弟。洁白的衬衣,戴一副眼镜,平头,通体看起来干净,整洁,说起话来亲切,热情,脸上始终带着微笑,不卑不亢。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刻。我们果然无话不谈,从网络各路诗人说起,到中原诗歌论坛的前途,再转到自身的命运,整个过程,轻松而自然。最后,他送我两本书,一本是杨然的诗集,一本是刀刀主编的《赶路诗刊》。

    应该说,与子愚相识,属于偶然中的必然。作为河南新生力量的80诗人,似乎早已把命运绑定在一起。这在后来,逐渐走上成熟的中原诗歌论坛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印证。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思索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后起之秀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聚拢在一起,从而折射出惊人的光芒和力量。原因大抵是,单体趋于弱势,缺乏共同交流的阵地。好比每一个80后诗人是一根燃烧的火柴,聚在一起,则是一堆熊熊的篝火。然而,仅仅具有这些是远不够的,火总有熄灭之时,我们需要能够长期承载或传承诗歌力量的东西。用子愚的话说,就是诗歌、评论、理论三位一体。埋头写诗,丝毫不闻窗外事的人,其姿态固然令人起敬,但在网络诗歌盛行的当下,又似乎极不切合实际。走不上舞台,你只能是一个本分的写作者。这是我的初衷,相信也是子愚和其他河南80后诗人的初衷。

 

    中原诗歌论坛应运而生。

 

    可以说,无论是在诗歌创作上,还是孜孜不倦地为河南80后诗歌开天辟地,子愚始终都是一位合格的志同道合者。从《中原诗刊》(网刊)第一期到四期,都是他默默无闻的劳动成果和业绩。更不用说起中原诗歌论坛在焦作举办中原青年诗会时,他是怎样的颠沛流离,夜不成寐。80后诗人周涛曾在博文中说,中原诗歌论坛的建设,余子愚功不可没。这话我是十分赞同的,所以我很感激子愚。

    说实在话,我读子愚的诗并不多。这倒不是我不喜欢他的诗,主要是因为工作太忙,无暇顾及,相信子愚是能够理解的。有一次,他专门跑来,把自己的诗歌作品拷贝到我的电脑里,让我抽时间读读,给些真实的评价。但后来,我把电脑搬到书店里,有个员工不知情况,把他的诗当成垃圾文件给删掉了。这的确让我痛心不迭,觉得很对不起子愚。好在机会还有很多,总有一天,我会给他一样满意的答复。近些日,无论是子愚的诗歌创作,还是诗歌评论,似乎都收获颇丰。先是在洛阳文联主办的《牡丹》文学杂志上发表,接着又有诗作发表在较有权威的《诗选刊》上。子愚对诗歌的执著态度,是有目共睹的,单从近来的几组诗看,他的进步之大,亦是有目共睹的。其诗通晓明畅,善于从生活的细节着笔,往往挖掘出深层次的东西。他的语言朴素真实,干净简练,富有口感和层次感,毫无矫柔造作之态,他还善于让事物呈现其本真面目,从而引人深思,给人启发,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这是他诗歌作品中的显著特征,也可以说是他一贯的风格。

    前些天,子愚打电话说,元旦之后准备从东莞赶回洛阳。我知道他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河南80后诗歌这一块,比如考虑明年准备出诗刊,比如明年准备在洛阳举办2009年中原青年诗会等等。要做就做出个名堂。子愚是个可塑的人才。为了河南80后诗歌的繁荣发展,子愚确实花费了不少心血,这是我心有所知的。所以在最后,我想说:中原诗刊有你们,一定会走得更远。

 

                                              2008/11/27 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