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琐记

(2008-11-26 00:55:09)
标签:

诗学笔记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诗学笔记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琐记

 

文/余子愚

 

一、缘起与命名

 

2008年7月12日下午,我辞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7月15日,去了安阳,见到了丁东亚、周涛、陈庆三位诗友,从交谈中意识到河南80后诗人迫切需要交流。网络虽然是一个有利的平台,但是网络却是喧嚣的,大家的网络阅读很难说出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鉴于此,见面谈诗成了一种需要。

从安阳回到洛阳,由于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我便想着去焦作看看。之前在论坛上和焦作诗人马万里交流,她说喜欢我的诗歌,欢迎我去焦作。我便想着去焦作见见马万里,顺便见一下80后诗人刘良伟兄弟,还有诗人麦莎。没想到在焦作,我有了更多的惊喜。

7月25日,在中原诗歌QQ群里,我跟刘良伟说打算去焦作,刚好西屿也在,他也积极呼应,说也想去焦作。我们便打算同去,西屿说第二天便去,我却觉得仓促,因为出去拜访诗友,是要准备一下,带一些自己的作品去交流的,这需要整理一下。

刘良伟听西屿我们两个都打算去焦作,非常高兴,便想多叫一些河南80后诗人一起去焦作,好好聚聚。西屿说,干脆叫河南80后诗人聚会吧,我说不如叫河南青年诗会,后来,查阅资料,发现“黄河诗会”的前身就是“河南青年诗会”,为了避免重名,就改称“中原青年诗会”,以中原诗歌论坛的名义组织。

这一提议得到西屿、刘良伟的一致赞同,5·12汶川大地震之前从四川广元赶回洛阳的80后诗人高野也积极支持。作为中原诗歌论坛的总版主,高野嘱咐我一定将诗会办好。7月25日,我和刘良伟便开始进行中原青年诗会的宣传工作。

 

二、聚会

 

在中原诗歌论坛提出在焦作举办“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一周之后,2008年8月2日,河南各地80后诗人纷纷启程,赶赴焦作。碰巧山西诗人王太文8月2日也从山西赶往焦作,当晚和众多河南80后诗人进行交流。8月2日下午18点,来自郑州的80后诗人刘旭阳首先抵达焦作,下午19点,丁东亚、陈庆抵达,20点半,余子愚赶到焦作,夜里22点,周涛抵达,夜里24点,最后一位与会80后诗人西屿赶到。

在诗会的通知中,我说我将和刘良伟一起去火车站迎接各位与会诗人,由于一些原因,我成了第三时间到达焦作的。周涛、西屿来时,刘良伟骑摩托车前去迎接,留丁东亚和我陪各位80后诗人谈话。

来焦作的当夜,有幸和焦作诗人马万里、杨光黎、麦莎、、山西诗人王太文、济源诗人王薄斐等一起喝酒谈诗,甚为快意。尤其是杨光黎,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终于见面了。”令我大为感动。杨光黎我们在网上结识近两年时间,没想到去焦作,刚好到了杨光黎那里。还有马万里、王太文、麦莎等,也展现了他们诗人的风采。

 

三、诗会

 

8月2日夜里,待安排各位与会诗人休息之后,我和刘良伟连夜筹划了第二天的诗会议程,以及发言顺序等,以保证诗人交流成功进行。

8月3日,早上8点,各位80后诗人早早起床,精神抖擞地准备参加上午9点开始的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8点半,我们打的去焦作海陆空大酒店,先查看会场,从三楼的大会议室调整到二楼的小会议室,大家挂好横幅,在马万里、杨光黎、麦莎等诗人到会之后,诗会正式开始。

诗会秩序井然进行,诗友发言认真,争议激烈,显示了青年诗人的激情,也显示了成年诗人的智慧和诗学经验。

8月3日下午,在缝山针公园,草地诗歌朗诵会成功举办,雅石的激情朗诵得到与会诗人的高度赞扬,马万里、杨光黎等诗人也朗诵了自己的诗作。焦作文学编辑,焦作80后诗人张艳庭、济源诗人王薄斐等还唱歌助兴。

 

四、反响

 

8月3日夜21:30,余子愚赶回洛阳之后,找了一家网吧,在中原诗歌论坛首先发布了2008中原青年诗会成功举办的活动公告,并转发各大论坛。

8月4日,西屿将公告发到大河诗歌论坛,刘良伟将公告发到大河上下论坛,得到著名诗人李清联先生祝贺,并表示支持;诗人吴元成也回帖祝贺,青年诗人田春雨表示明年要参加2009年中原青年诗会。

2008年11月,在和诗人高春林沟通中得知,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得到他们的极大关注,由于时间仓促,未能到会,很是遗憾,并表示一定参加即将在洛阳举办的2009年中原青年诗会。

 

五、收获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是河南80后诗人第一次集体组织举办活动,主办单位中原诗歌论坛,是河南80后诗人诗歌交流的阵地,由此带动了河南诗歌新的发展。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使河南诗坛乃至中国诗坛对河南80后诗人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他们知道在中部省份,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河南,有一批80后青年人,他们在认真写诗。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达成一个共识:河南诗人很有实力,但是缺乏有效的整合,河南诗歌最好的局面是诗歌创作、诗歌理论、诗歌评论三者相互推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最终将河南诗歌的创作实力展示在中国诗坛。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与会诗人在参加诗会之后,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诗歌写作有了极大进步,如西屿、余子愚、西间、丁东亚、周涛等,诗歌作品先后发表于《诗选刊》、《牡丹》、《青春潮》、《青年文学》等,显示了河南80后诗人的创作实力。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与会诗人作品以“2008中原青年诗会专号”形式先后发表在《九寨沟诗刊》第六期(纸刊)、《中原诗刊》第三期(网刊)、《三门峡文艺》2008年12月号,并配发著名诗人李霞、吴元成、青年诗评家上帝的拇指专评。

2008年中原青年诗会的意义将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渐呈现,这些为诗歌而努力写作的青年诗人的面孔将更加清晰,他们的诗歌文本将更加具有实力。

 

2008年11月23日 东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