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点评 《高都河畔》

(2008-11-10 20:42:45)
标签:

原创诗评

中国东莞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原创诗评

◎高都河畔

 

文/北元村

 

孤魂坛是座庙,孤魂是个传说……
月逢三、六、九,人头攒动。夜
呼啦一声大开,朝拜者,一人一柱香
香头火红,如一条星河,
从村这头,流到村那头……

 

麻将声在绿化带外边游荡,度不过北元村广场
时尚的风光。信息和科学,在村子
横穿出一条河道,会不会游泳,也要尝试一把
即便呛得两眼生泪,岸上重复着他们的身影。

 

他们明白,村道向两边各迈出了两步,民宅
方显高傲和阔绰。这时,黎明就昼夜不止
娃们倒在地上,邻居大妈,不停地唠叨
身上怎么没有灰尘呢

 

赶集,是哄人闹的事情。奶粉、肉、瓜果、
酒类……。三聚氰胺,伏在他们肩头
割舍,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懂得了认真
不随意的购置。自己产的,养的、种的
最原始,也最绿色。咩,咩。咦!
也不嫌腻,哪家又再宰羊了

 

孤魂坛上空,风缺雨少,几缕青烟缭绕上升
是谁带着豁了牙的声音,问道:
今天是礼拜几了?我的家乡,学会过星期天
却忘三、六、九……

 

2008.9.26.

 

余子愚点评:
    诗人北元村是一个描写细节的高手。这首《高都河畔》写到了诗人的家乡,写了家乡的孤魂坛、星河、绿化带以及北元村广场。我不知道诗人北元村为什么给自己取家乡的名字。或许正是诗人对家乡的热爱。
    诗歌的开头,叙述的语言,写出了孤魂坛的场景,这个属于旧时代的名字,在我看来充满旧味。但是这样的地点还是富于诗意的,“月逢三、六、九,人头攒动。夜/呼啦一声打开”,形象的语言显示了诗人的实力。那些朝拜者的出现,使得诗歌具有了内核。我一直以为诗歌应该具有坚实的内核,而避免陷入空洞的书写。北元村的这首《高都河畔》恰好符合我的见解。
    诗人的视线从孤魂坛转向绿化带外的北元村广场,那里的麻将声,度不过北元村广场。信息和科学横穿的河道,成为时尚的时光。这里的“游泳”,或许是指村民在信息时代的一种尝试。诗人还写到村道的宽阔,路灯使黎明昼夜不止。娃们倒在地上,身上没有灰尘,恰好说明了北元村水泥地面的基础设施完备。
    赶集是乡村最热闹的事情,这里出现了外来的奶粉、酒类,还有自产的绿色瓜果,集市商品的极大丰富更是说明了高都河畔的北元村人民生活的日益丰盛。本节最后出现的“咩,咩”的羊叫声,宰羊的人家一定遇到了喜事。
    诗歌最后又回到孤魂坛,风缺雨少,那个问礼拜几的人,提醒了北元村人对农历的淡忘,恰好更进一步说明科技和信息在北元村的应用。这也符合眼下中国乡村的现状。
    这首诗我看到了诗人北元村对乡村生活的描述,诗人的观察细腻,对乡村的人物富于情感的描述,是首耐读的好诗。
 
2008年11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葡萄干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