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即景
文/余子愚
喧嚣的人群,黑的夜
明晃晃的灯光,书摊
盗版书,十元一本的新华字典
老板娘守着几十只玻璃鱼缸
各种金鱼游在水中,自由自在
夜市的音乐吵成噪音,一辆摩托车
轰鸣而过,老板娘眼里闪出一丝无奈
侧头望一眼摆满盗版言情小说的
书架,她的小儿子,一个四五岁的男孩
躺在那里,进入梦乡,身上盖着他父亲的
外套,那个身材瘦小的男人
他们爱情的结晶,睡在言情小说
组成的书堆旁,高高架起的木板书架
孩子的席梦思床,梦乡深处,金鱼自由游动
南国小城的夜空,人群安静下来
夜色深沉,灯光隐去,昆虫的叫声从屋角传来
他的父母,伴着他进入甜美的梦乡
屋顶上的天空,有群星眨着眼睛
南岩话斋:
子愚,是我陌生的熟悉兄弟,我已不记得从何时起跟他有了深入的交流,但他的敏锐早已击中我的心脏,因为我这人比较懒,大部分诗友都是主动联系上我的。
还记得他说过干得不开心,于是我鼓动着他来南方发展,他真的来了,那是一个大热天,我因为忙,迟到了一个多小时才赶到广州火车站,他一眼就认出了我,他没有怪我迟到,反而一个劲地说打扰兄弟了,之后我们谈起了文学、诗歌、《大西北诗刊》……
子愚当天就又赶往东莞去了,去知闲那,因为这个喧嚣的城市没有属于我的房屋。他来到南方后,找工作并不是很顺利,因为刚碰上经济萧条时期,很的多企业都停止了内需。知闲做点书本的小生意,情况也不是很稳定,加上两个人的开销、房租等,把子愚急得都一个劲地抽烟和跟我说快点找到工作。
也许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南岩谈这些呢?其实,我一直都觉得读一首作品就是读作者的内心境,读读者的生活感悟。当你们了解了这段故事,也就更能深入来读这首作品。子愚的这首作品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他走向社会层面写作的开始。这样的景色,我跟他、知闲在东莞的街头随处可见,但给他带来的是更深层的,是对这样城市的厌恶和反叛,是对这样城市的可悲,是对家的眷恋。整首作品看似都在勾勒着这个城市的一个个画面,叙述平稳,故事慢慢进入,但伤得是作者自己,是这个“城市”,是远方思念他的人。
子愚最近跟我说过,对于社会真实的写作是他最近的追求。看来,他做到了,只是叙述还稍显不成熟,没有抓住内核,升华得不是那么有质感。作为兄弟的我,只能在远方不远的广州祝福你!找个时间我会再去东莞找你和知闲喝酒、聊诗,吃你煮的饭菜,大声地读诗。
2008年11月8日
纳兰容若点评:
诗人只是看见,把所见所闻直接的,不动声色的呈现出来,是一种功底。
一、光明与黑暗的对比。
诗人或许更多的是依赖扩大光明面,来间接的驱逐或战胜黑暗。诗歌的开头“黑的夜/明晃晃的灯光”与结尾“屋顶上的天空,有群星眨着眼睛”,无不在不直接参与个人感情色彩和主观臆断之中,让光明自己倾泻而下,就像星光自然而然的散发着人性之光。有群星眨着眼睛,一种拟人化的抒写,却多了些孩子的天真与可爱。在清贫而喧嚣的城市生活,夜音乐也成了想安静却无法安静下来的噪音。摩托车,现代生活的产物,却成了破坏宁静的刽子手。还有反复出现的鱼缸和游鱼,像极了游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渴望安定和自由。潜在的透露了在异乡的作者的心思。
二、言情小说的盗版和爱情的结晶的互相抵抗和佐证。
爱情小说是盗版的,而老板和老板娘的爱情却是正版的,真实的。当爱情小说沦为盗版或许不怎么引起恐惧,而爱情沦为盗版才是可怕的。作者表达了一种隐忧。而诗歌中的主人公是懂得爱的,懂得生活的。
三、坚硬和柔软的对比
“高高架起的木板书架/孩子的席梦思床”,作者简单的句子,就替孩童描绘出了无忧无虑的生活。木板书架的硬实和席梦思的柔软,作为对比,正是道出了有梦想的人,对所处环境的飞跃。正是有梦者不觉苦。
2008-10-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