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丁东亚 诗歌浅析:余子愚的《蝴蝶标本》

(2008-07-04 22:39:24)
标签:

他言愚非

中国洛阳

余子愚

文化

分类: 他言愚非
《蝴蝶标本》
                    —— 余子愚

 

远方飞来的蝴蝶,满载一个人的思念
制成精美的标本,黑色的翅膀扇动
傍晚的秋风,天上的云朵在飘
南方,遥远的地方,蝴蝶在花丛中翱翔
 
距离,山高水长,多年不见的相望
长江上落日圆润,晚霞染红江水
或许有一只船,行驶在江面上
我举杯邀你船中同坐,饮酒赋诗
 
蝴蝶自南方飞来,你用心良苦
祝我平安幸福,信封上熟悉的字迹
一种莫名的惊喜,荡漾尘封的记忆
蝴蝶无辜,干枯成标本,玻璃装置的镜框
 
摆在书桌上,台灯亮着,白昼逝去,黑夜到来
梦中蝴蝶舞动翅膀,阳台上菊花、韭菜兰
同时盛开,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你的思念
让我找不到属于我的那只蝴蝶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颜色。”此亦可谓也是诗歌创作的一种心境。但如何把握其眼中的事物,则又是具有难度的了。有关新诗的写作,依靠意境取胜的已经是很少了,而如何在写作之中把诗歌提高到一种外化的高度,则更是难上加难。我想也相信,把诗歌意象化写作达到一种蒙胧状态,从小我移换为大我时,便成全了自己的诗歌。余子愚的这首《蝴蝶标本》从小初着眼,延伸思考,从更深一层完成了“以我观物”的思想以及从生活的真实一面联想,达到了“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的高度。
  这首诗,可视为爱情诗或者友情诗来解读,入诗后直接看成诗人在怀念一个远方的同性或者异性挚友,但是一旦这样片面的介入诗歌,则就葬送了诗人的另外一个角度的思考。“远方飞来的蝴蝶/满载一个人的思念”可以说明诗人是在幻想的空间里思索,怀想起某个他或她,接着,我们在突然出现的一句“制成精美的标本/黑色的翅膀扇动/傍晚的秋风”面前懵懂了。诗人这种故意打破诗歌意境的写法当然也是相当无意的,可也正是这无意让我们更加释然。随后,第二节出现的“山高水长”、“多年不见”恰好补充了诗人无意的打破的思维。可事实是,我们这时却不由自主的又进入了另一个误区,因为单单用第二节的内容来讲,诗人是在写友情,“我举杯邀你船中同坐/饮酒赋诗”是对朋友的极度的眷念真实写照,第三节呢?“信封上熟悉的字迹/一种莫名的惊喜”说明的又是什么呢?则又是对一个女子的爱恋了。其实,第二三节的孤立存在又是诗人别出心裁的写法了,即让自己的复杂情感在混淆一起时又明显的区别开来,从内容到形式上进行全新的创造。诗人在随意的破坏着诗境,也随之随意的将情感道尽的一览无余了。
  诗歌的魅力在于富于想象,在于激情,在于气质,在于境界,而境界为最高,归根则是感性的东西多,意境东西多。诗人也许没有想到,他在对诗境破坏的同时也已经被诗歌破坏了,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诗人的情感被彻底的剥落了下来。对诗歌意境的破坏,导致诗歌反复的出入蒙胧错乱的状态,也是致使这首诗歌不太衔接了原因了。最后,诗人在自我想像之镜回到现实,为多情的空念也不禁怅然了,所以他说,“我知道”“你的思念/让我找不到属于我的那只蝴蝶”了。
  可是,我们反过来从最后的现实来全观整首诗歌,不禁又会感慨,原来诗人是从现实的“物”开始入诗的,是在“物皆着我之颜色”之后才怀想起那么多的往事由此而写作的。
  从单一的破坏性进化为多元的破坏性可以说是这首诗歌的一种写作实照,也是此诗歌在“破坏”之中的写作成功之处了。

                                丁东亚  2008    03

 

诗歌评论:http://blog.sina.com.cn/shigepinglu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