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国雄:一个写下生活诗篇的诗人
结识诗人罗国雄先生,是在大西北诗歌论坛上,通过拜读诗人的十多首诗歌,我发现罗国雄先生是一个成熟的诗人,他的诗歌叙事巧妙圆熟,抒情贴切自然。通过和罗国雄先生的进一步接触,我了解到罗先生1970年5月生于四川仁寿农村,迄今已经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诗潮》、《诗人》、《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滇池》、《岁月》等诗刊、报纸上发表大量诗文,还获过奖,作品入选过多种诗文集,著有诗集《幸福燕》。另有100余万字的新闻作品、社会经济类学术论文发表或获奖。诗集《灵魂缺口里的徜徉和沉吟》——罗国雄诗选即将出版。
诗人罗国雄的诗歌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在对生活的描述中表达了他对故乡,对亲人,对曾经生活的眷恋与不舍。诗人罗国雄青年时期还曾经在特殊学校任教,“我的白天大雾弥漫/夜晚空空荡荡/江面上一声汽笛的长鸣/就能把理想和现实撕碎/再把我青春的残骸一点点沉入/泥沙俱下的流逝中/我不能打捞起更加遥远的从前”(《我在聋哑学校教书》)。诗人用叙述的语调描写了他的教书生活:“白天大雾弥漫/夜晚空空荡荡”,当时作为一名青年人,诗人脆弱的理想和现实被“一声汽笛的长鸣”撕碎,这样的心情,在我们当下的青年中同样能够引起共鸣。
一个有进步的诗人总是在不停的反思自己的生活和写作,而且这样的反思经常反映在诗人的诗歌作品中,诗人罗国雄也是如此。生活中我们总是愿意记住美好,忘掉伤痛。诗人的反思对我们作为人作为诗人的生存问题极有价值。也许对诗人而言,诗歌道路上的探寻就是一种不断磨合不断改变不断发展不断提升的过程。我认为诗歌是通向心灵自由的道路,我们的诗歌写作到了使心灵彻底自由的境界,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放弃了所有的坚持,因为我们的内心已经彻底自由。诗人罗国雄描写了“世界如此自然安静”,内心与外在的事物“合二为一”,这正是一种极大的自由,极大的和谐。
诗人罗国雄是一个让人值得期待的作家,他的诗歌总是在关注现实中进行有力的叙事和抒情,把一个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表达的淋漓尽致。我相信诗人罗国雄先生能够继续在叙事和抒情中写作他的生活的诗篇。
**********************************************************************
本文发表图片:

几点说明:
1、这篇发表在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新生活》报的人物介绍脱稿于我之前为诗人罗国雄写的一篇诗歌评论《生活的诗篇:叙事或抒情
——简评罗国雄的诗》。
2、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报纸上的文章没有署名,就是没有写上我的名字,这是报社的疏忽,也是本人投稿时的疏忽,本来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去要求报社登载声明,尊重我的著作权,但是考虑到现在的文学现状,能够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已经是一件难事,现在的社会,纯文学以及诗歌诗人越来越不受重视,希望以后这样的事情不要出现。
3、余子愚为一无名之辈,报社的疏忽导致我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我可以暂时原谅,希望各位朋友可以理解支持我,文学的路上,我们一路同行。
2007年12月20日 余子愚 中国 洛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