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第三世界进行心灵的历险

(2007-10-08 10:47:10)
标签:

文学/原创

原创诗评

中国洛阳

余子愚

分类: 原创诗评
在第三世界进行心灵的历险

               ——简评恪一客的诗


恪一客是诗人,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写作以来,他的诗歌创作有了很大的成绩,2007年9月,我有幸拜读了恪一客的十多首诗歌,不禁被其成熟的诗歌吸引了,不知不觉走进了他所谓的“第三世界”,和作者一起进行了“心灵的历险”。


顾名思义,第三世界是一个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外的虚构世界。作为人,作为诗人,首先要面对的是日常生活,即在现实世界中生存着。作为诗人,又有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追求,即心灵中有一个理想世界。诗人所创作的文字又构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由诗歌所组成的诗歌世界。我把它称作“诗的世界”,也可以说是虚构世界。诗人恪一客在他的随笔中说:“诗,一个心灵可以充分获得释放的世界,那是一个在现实世界与理想世界之外的‘第三世界’”。由此我们知道对于诗人恪一客而言,诗歌是使他内心自由的一种途径。他表示,走进诗的世界是一种冒险,是一种心灵的历险,那么我们可以把诗人的诗歌作品当作是作者在第三世界进行心灵历险的产物,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恪一客的脚步,走进他的诗歌世界,和诗人一起进行心灵的历险。


在我所接触到的诗人恪一客的诗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诗人的诗歌大多以名词为题目,且以动物居多,如壁虎(《静静的壁虎》)、马(《什么是马》)、蝙蝠(《蝙蝠》)等,这样的诗歌无疑是在进行对生命的思考,我认为人与动物在生命这一问题上是一致的。诗人通过描写他眼中的壁虎、马、蝙蝠、飞蛾等生物,抒发他对人生的思考。“窥伺。死亡。箭在弦上/接近。证明。不容置疑”(《静静的壁虎》),这样的诗句,简短有力而且生动真实,展现了壁虎的神态、动作与生存现状,这样的“箭在弦上,不容置疑”对我们人类而言,有时也是一种无奈的现实,古人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慢,是会让时间窒息的/让爱情当面蒸发,让你来不及/讶异/真希望重来一遍/一只飞蛾,来到面前/一只飞蛾,保持着足够的警惕/不肯消失/也不肯落下/用一种挣扎,交换/另一种挣扎”(《静静的壁虎》),在这里我们看到诗人对“慢”的躁动与反抗,“窒息”这个词用的很恰当,很贴切。诗人对眼前的现实不满意,产生了这样的假想:“真希望重来一遍”,可是我们知道一切现实都是不可能重新来过的,任何企图改变现状的想法都是徒劳,所以,诗人毫不吝啬笔墨写到“飞蛾保持着足够的警惕”,写到“一种挣扎”交换“另一种挣扎”,这里的壁虎成了赢家,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使得两种生命之间有着无法改变的现实,一只静静的壁虎面对一只飞蛾时只有选择吃掉对方,可是如果将这两个角色转换成现实生活中爱情里的男女,那么这样的结局的确是令人伤感和遗憾的。


诗人总是追求真善美的,他们大多有着敏感的内心与丰富的情感,以及一种难以言说的忧郁。甚至对待生命还有一种或有或无的宿命感。诗人恪一客也是如此,“尽管早已无路可走/总有故事能够拉紧命运的辔头/与生俱来的奔命/仅仅是一片烟尘,覆盖/另一片烟尘,什么都没有带走/什么都没有留下,云终归是云”(《什么是马》),对于一匹马而言,奔跑似乎就是它的命运,一匹奔跑着的马除了踏起一片烟尘,也真的是带不走什么,留不下什么。诗人恪一客在诗中敏锐指出“云终归是云”,对于一匹马而言,云或许是它的追求,可是却是无法实现的追求。诗人恪一客在《什么是马》中将马的命运,草原,梦想,罪恶,激情糅合在一起,让我们通过他作为一个诗人的内心了解到:“梦想是另一个被忽略的伤口/停下,让风停下/让宽恕和理解,罪恶和激情停下/让过去的和即将过去的消息停下/草丛上流血的阳光;孤独的/瑟瑟抖动的旗子/怎样才把奔波从蹄下摘走?”(《什么是马》)。事实就是如此,当我们面对那些我们个人无法改变的现实时,我们作为善良的人只有发出“让宽恕和理解,罪恶和激情停下”,让草丛上不再有“流血的阳光”,让一匹马的奔跑不再孤独这样的祈求。


诗人总是伤感的,他们的写作大多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再现。在对逝去的光阴,远去的人和事的咏叹上,诗人总是不吝笔墨,而且有着极其准确的描述。“在大地上,谁是大地的兄弟?/在黑夜里,谁是黑夜的主人?”“前行的光阴,如一片落叶/如空荡荡的胃”(《蝙蝠》)诗人恪一客形象地提出以下问题:“谁是大地的兄弟?”“谁是黑夜的主人?”我愿意把诗人的诗歌当作黑夜的诗篇,蝙蝠是昼伏夜出的动物,蝙蝠的特性似乎与那些内心孤独、厌恶白昼喧嚣、向往黑夜宁静、有着神秘行为的诗人有相似之处。诗人恪一客将“前行的光阴”比作“一片落叶”、“空荡荡的胃”,准确生动,落叶曾经是一片鲜活的树叶,绿色的叶子,无可奈何飘落;逝去的光阴,空留下难忘的记忆,一如消化了美味之后“空荡荡的胃”。


诗人恪一客还善于用冷色调来作为他心灵历险的结晶——“诗歌”的元素。比如“黑夜”、“冬天”、“月光”、“暮色”等词语在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这样我们看到作为诗人的恪一客有着平静的写作态度,也许诗人对诗歌保持着十足的热情,可是在诗歌的写作上,诗人懂得节制,懂得用精准的词语来丰富诗歌的内涵。“火在城市上空翩翩起舞/爱在城市的防空洞里戴起面具”、“最后一辆垃圾车/它们必须赶在街灯熄灭之前/抛弃这座城市”(《正在进行》),“在冬天,我看到了不应/看到的花朵,弱不禁风的花朵”、“老鼠饥饿/饿的像一把火”(《魅力伤口》),“湿漉漉的灯,隔着/铁质的窗子,隔着一片/正在分割银子的树叶”(《进入月光》),“牛了一天的风,碰的鼻青脸肿之后/长叹一声,走了”、“落在屋顶上的两个孩子/掰着手指/把美好的日子计算了一遍又一遍”(《见证》),“少妇的红肚兜/顺着一千个男人的目光/搁浅在滚烫的沙滩上”(《安耳河》),“桂花的嘘气淡若晨星/依稀的每根毛发,依稀的静/竖起的耳朵看见了/一个城市巨大的空”(《依稀的风来的方向》),“爱人请帮我寻找两颗沙:一颗/植入心底孕育珍珠/一颗,揉进眼睛涵养泪花”(《疯狂的沙》)。这些诗句无不是闪闪发光的,令人叹赏的优美的佳句,我们可以看到作为诗人的恪一客在诗歌写作中对语言的把握已经比较成熟比较到位了。


最后我想以恪一客的一首诗作为我的这篇简评的结语:“是的,这就是我的大地了/一缕轻烟一声鸟鸣/一棵拔节的灯心草/一片绿荫缓缓移动/看,它就要把我的脚印抚平”(《苍茫大地》),我愿意把这首短诗看作恪一客的这十多首诗中的最佳诗歌,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而这首诗恰好符合这一要求,第一句起的很好,肯定的语气,引出下文,二三四句承接第一句,是对“我的大地”的具体描述和表现,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写出了生机勃勃写出了生命的鲜活,第五句转合结合的很好,而且富有诗意。可以说这短短的五句诗把恪一客的诗歌写作能力和诗歌写作水平恰倒好处的表现了出来。


当然,作为诗人的恪一客并不是完美无缺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恪一客的诗歌在诗意和词语上很成熟,但是在诗歌的外在形式上需要注意,有些诗句可以再压缩,再修改,再简练,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我愿意看到恪一客的作品更加精进更加完美,相信不久的将来,诗人恪一客一定能够在第三世界进行更多更好的心灵历险,这对我们阅读诗歌的人而言是一件值得期待和庆贺的事情。


2007年10月2日  中国 洛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旧作二首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