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的叙事与抒情浅谈

(2007-08-22 16:46:23)
标签:

文学/原创

诗学笔记

中国洛阳

余子愚

分类: 诗学笔记
诗学笔记之023
 
◎诗歌的叙事与抒情浅谈
 
记得初学写作文的时候,老师教导我们作文分为记事和抒情两种,当然还有议论文之类的东西。不过作文的写法有记叙法,议论法,夹叙夹议,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等种类,当然这里我不想当那个教学生写作文的老师,我想谈的是诗歌写作中的叙事和抒情问题。
 
在我2005年刚开始学写新诗的时候,我最怕的就是别人说我的文字(诗歌)是抒情的,因为我感觉抒情是令人害羞的事情,所谓的抒情诗歌令人不好意思承担这样的名称。这直接导致我后来的一些习作呈现出一味叙事(冷抒情)的倾向。比如我写的《收获》、《播种》等新诗习作中刻意隐藏自己的感情,一味描摹现状,把我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通过分行的文字表达出来。后来诗友西马、赵阳等人多多少少的对我这一写作方式表示了批评,西马说一味地以冷漠来对待诗歌所表现的事物,是不可取的,是诗歌的大忌。直到有一天,我重新读到徐志摩先生的诗歌,我如同被电击一般刹那清醒,我开始意识到抒情在诗歌写作中的重要。
 
诗言志,歌咏怀,这句不知说了多少遍的言论,这里我不厌其烦再次提起,诗歌首先是抒情的,情之所动,诗之所生,二者之间紧密相连。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事事冷漠的人,决不会成为诗人,也不可能写出诗歌。试问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上至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陆游、郑板桥,下至郭沫若、徐志摩、艾青、海子等人,哪一个不是感情丰富之人?看一看他们的诗歌,激情澎湃,直抒胸臆,更是令人叹服。中国诗歌的源头《诗经》正是一部伟大的抒情诗集。《诗经》里有风雅颂,写作手法有赋比兴,这无一不是抒情的体现。诗歌的抒情决定着一个诗人作品的好坏,决定着一个诗人写作的成熟与高度,所以在今天,能够被称为抒情诗人是一件幸事。
 
当然,诗歌的抒情如此重要,并不是说诗歌只需要抒情而否定叙事。中国是一个叙事诗的国度,古代有《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伟大的叙事诗,现代有《王贵与李香香》、《0档案》等新诗叙事诗。我个人认为诗歌的叙事有效地对诗歌的抒情进行了节制。诗歌如果一味的抒情,而忽略了叙事就会变成语言的狂欢与虚无。比如说早期中国新诗总喜欢用“啊”、“呀”等语气词表达诗人的感情,一次两次可以接受,但是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则的确令人生厌,而且这种诗歌的抒情毫无新意。
 
我之所以说诗歌的叙事是对诗歌的抒情的一种节制,是因为古今中外伟大的诗歌作品大都是既有抒情又有叙事的。比如但丁的《神曲》,通过描写诗人所历经的地狱这一叙事,表达了但丁的讽刺、批判之情(抒情),构成了这一作品的伟大。同样荷马史诗以及中国古代民间诗歌《阿诗玛》也具有这一特点。
 
诗歌的抒情犹如滔滔江水,运用恰当则极具气势,能够为诗歌作品增添力度,而诗歌的叙事如阻河之堤,可以规范河水的肆虐,从而使抒情具有一种高低不同的落差,这样使新诗作品更具深度,更具震撼力。
 
作为一个初学写诗的人,切记不可一味从诗歌的抒情和诗歌的叙事中寻找甜头,有些人擅长诗歌的抒情,而有些人擅长诗歌的叙事,一味的抒情导致诗歌漂浮,没有坚实的内核,一味的叙事则导致诗歌作品沉闷无味,很难让人读下去,缺乏灵动。
 
我觉得一个好的诗人,一个成熟的诗人,应该尽量避免在诗歌的抒情和诗歌的叙事上走向极端,而应该恰当控制诗歌的叙事与抒情之间的度量,使自己的诗歌作品既具有叙事的内核,又具有抒情的灵动外表,成为真正优秀的诗歌作品。
 
2007年8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