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原创诗评中国洛阳余子愚 |
分类: 原创诗评 |
知闲是一位青年诗人,作为大西北诗歌论坛(现为大西北文学网)的创建者和主持,他在新诗这一领域现实地生活着,写作着。知闲有一句名言:“知我者,非等闲之辈”,并以此来作为他笔名的注释。我认识知闲很晚,仅仅在网上见到过他的照片,以及他的几十首发在博客上的诗歌。所以我不敢说我是知他的,这里我只是用我个人的理解来解读知闲的诗歌,我认为知闲的诗歌写作是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独语。
我打印了诗人知闲的20首诗歌,有一半左右是他自称的“早期诗歌”,其他的是他近一两年的新作。我感觉他所谓的“早期诗歌”无非就是大学时代的作品,有些学生气,诗歌所表达的范围比较小;而毕业之后,工作之余写的诗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外部世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诗歌是一个人的写作,它所反映的应该是诗人自己所感知的外部世界外部生活,知闲的诗歌也是如此。
知闲首先是一个抒情诗人,“诗言志,歌咏怀”。诗歌承担着诗人抒发感情的使命。“无助的站在秋风中/黯然的哭泣/是人群过于陌生/还是自己格格不入”(《秋天的感想》),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知闲作为诗人所体味的现实境遇——“格格不入”,青年总是反叛的,诗人向往的是心灵的自由,作为一个人,作为诗人,知闲敏感的内心发现“人群过于陌生”,这对他而言,的确是值得伤感的。“喝一杯苦酒/吸一枝烟/去海边吹吹风/寻找一个安宁的地方/如那花丛中的蝴蝶/自由自在的漫舞”(《月光下的心事》)知闲所追求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漫舞”,庄周梦蝶,而感伤自己不能如蝴蝶一样自由飞翔,知闲也禀承了这一体味,他所渴求的是“花丛中的自由自在的漫舞”,花丛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是青春的使者,知闲用他的诗行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青年诗人的向往。
诗人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对现实有所指,有所表达是诗歌逃避不了的事实。“生命是一场幻觉/一切趋近虚无/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口黑洞/那是无法穿越的禁忌//沉默是充实/开口便是世俗的功利”(《一场梦》),知闲对生命的感悟,用他独特的诗句向我们展示了他所认为的现实:“沉默是充实/开口便是世俗的功利”,在鲁迅先生“我沉默,我将充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开口便是世俗的功利”,更加有力,更加具有批判性。“让孤独留在心中/慢慢的扩散 浸透/灵魂和着傲气发出厌世的芬芳”(《一场梦》),前人有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里知闲用一个人独语的方式品味着孤独,内心深处的孤独让他的灵魂与傲气散发出一种厌世的芬芳,这种气味不是随便就可以嗅到的,惟有真正同样品味过这种深深孤独的人才能够闻到。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实浩然之气便是一种傲气,世俗之人是难得有这种浩然之气的。我想作为诗人的知闲所具有的傲气正是这种浩然之气。
青年人的感情生活中少不了爱情,而在我们年少的时候,有谁能分得清纯真的友情与幸福的爱情呢?“海燕/天地间的勇敢者/让我追随你的脚步/勇敢的爱/勇敢的抗争”(《抗争》)知闲对爱情的态度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勇敢的爱,勇敢的生活,而且这样的诗作是直抒胸臆的,诗人的最高追求是心灵的自由,知闲所追求的爱情正是心灵自由的一种表现。
自古诗人皆有知己,有朋友。诗歌是诗人之间交流与沟通的纽带。“或者仰卧在那片青绿上/同那个叫王小忠的诗人喝汉斯大啤/谈论一些与草原有关的话/或者说一些同诗歌有关联的事情”(《想象甘南草原》)知闲在诗歌中展示了一种朋友之间,同道之间真挚的情谊,喝酒,论诗,诗人的极乐之事。“直到太阳睡去/月亮以它稀疏的清辉/承担它照亮大地的这场使命/我们以醉的姿态开始书写自己”(《想象甘南草原》),书写自己是快乐的,在夜里,以醉的姿态更是令人幸福的。
知闲近期的诗作展现出一种诗人决绝的姿态,把对现实的批判提高到了更高的程度。“在卡夫卡的树上/我成了一个可怜的甲克虫/乡村教师一直在我耳边唠叨/这世界真糟糕/而人们却无动于衷”“我和可怜的丈量员K相依为命/这种生活的愉快度,趋向零”“在卡夫卡的树上/我终日在寻找门缝,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卡夫卡改变了最初的想法/他愿意在这棵树上/为我们这些小丑养老送终/我真希望像乔治一样/掉进水里,以死亡判决这个世界”(《在卡夫卡的树上》),这样的文字,把一个诗人对现实,对生活决绝的姿态,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有思想的深度,有文字的力度,很好。可以作为知闲近期作品的代表作来看。
诗人雨田在评价知闲的诗歌时说知闲的诗歌是关注现实世界的,我要说知闲在关注现实世界时总是用一个人独语的方式来写作他的诗歌,这样的方式既为我们展示了诗人眼中的现实世界,又把他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体验通过诗歌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是值得认可,值得赞同的。总之,我认为诗人知闲是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人独语,并希望知闲兄能够在诗歌写作的道路上愈走愈远,愈走愈宽阔,保持那种决绝的姿态,使诗歌写作的高度持续提升,向着成熟诗人一步步迈进。
2007年8月18日 于 中国 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