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的感性与理性浅谈

(2007-08-13 17:21:55)
标签:

文学/原创

诗学笔记

中国洛阳

余子愚

分类: 诗学笔记
诗学笔记之022
 
诗歌的感性与理性浅谈
 
今年五月份,二手胡子朋友在谈到我的诗歌时说我的诗歌写作在感性(抒情性)上已经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境界,但缺乏理性(哲理性),如果能够在哲理上有所提高,那么我的诗歌将更加完善。昨天,南岩兄弟也建议我多读一些哲学书籍。看来,当下的诗歌写作者都不约而同把眼光聚集到诗歌写作中的哲理性写作上来了。作为一个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诗歌写作继续下去的人而言,我感觉有必要对诗歌的感性与理性问题谈一下我的浅见。
 
首先我认为一个诗人想在他的诗歌中表达一种哲理是一种危险的行为,至少是一个不理智的想法。现代哲学无非就是西方哲学,主要是以西方哲学大师康德、叔本华、尼采、萨特、弗洛伊德等人的学说为主。我个人理解哲学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我们所写作的诗歌等文字想表述如此众多的信息将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举例而言,诗人大多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尤其以校园里20岁左右的青年学生为主,这一年龄的人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确定,对事物的认知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错误,但是诗歌的确是作者“我”的个人的感性写作,它是不可能也不会成为理性写作的。古代诗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感性的,在科学上是行不通的,月亮本身没有感知,是诗人通过自己感性的想象写出对影成三人的场景。还有诗人常说“眨眼睛的星星”,这也是非理性的,道理不言自明。
 
当然,科学还不同于哲学,哲学有些是科学,有些是非科学的。当今哲学在我国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类。我觉得分与不分和是否在诗歌写作中表现哲性没有太大关联。二手胡子曾经说他在尝试提升自己诗歌中的哲性成分,我却没有发现这一尝试对他的诗歌起多大明显的促进作用。诗人没有必要成为哲学家,哲学家也不一定是诗人。我始终认为诗歌是求真求善求美的,任何诗人的作品如果不能够达到这三点,那它就是失败的作品。作为一个写诗的人,我们不能拒绝排斥哲学,学习哲学,并努力把适合自己的哲学变成一种内在的精神特质。现在大多的哲性写作如海子、骆一禾等人,大都披上“神性写作”的外衣,这是不可取也不可学习的。文学不是宗教,诗歌也不是。我们没有必要成为虔诚的宗教徒,成为诗歌的祭品。诗歌不是低吟浅唱、玄幻神秘、不知所云,诗歌应该直面现实、坚守个人、反观历史,应该关注社会,怜惜底层。诗歌不能一味逃避,我们不能拿诗歌的哲性写作为借口而沉迷于个人的神性写作中,好比一个迷信的人自己设一个神坛,嘴里哼哼叽叽不知所云,这样的哲性写作不要也罢。
 
我这样说并不是说诗歌的哲性写作一无是处,其实比如海子、骆一禾等人还是有很多优秀的哲性写作诗歌作品的。可是我却更愿意把这些诗歌作品称之为优秀的“感性写作”诗歌。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他把他个人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哲性)提升为一种感情,在一种不为人知的情况下写进他的诗歌中,借助感性写作的方式把自己的哲性认识巧妙地表现出来。
 
最后一点,诗歌的理性会破坏诗歌的肌肤,给人感觉比较“粗糙”,而且那些不能真正领会哲性内涵的诗歌写作者写出的哲性诗歌往往比较空洞,言之无物,浪费了他们的才华。而感性的抒情诗歌作品皮肤往往比较“光滑”,比较秀丽,在感性之中表现诗人自己的爱恨情仇,这是一种真正优秀的诗歌作品。
 
在这里,我善意提醒那些初学写诗的朋友(也包括我自己),诗歌的写作不要过急,不要盲目,不要飞蛾扑火般奋不顾身。要多思考,要在对诗歌的激情与狂热中保持一种清醒与理智,尽可能潜心研读,争取在熟练解读某一种哲学之后能够写出均衡感性与理性的好的诗歌作品出来。
 
2007年8月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