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政府埋单的农民工培训

(2009-02-09 14:50:41)
标签:

农民工

返乡潮

民生

广东省

深圳

财经

分类: 封面报道

《留守?返城?——农民工返乡潮求解》系列报道

 

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现实,使得深圳进行产业升级时面临大量劳动力失去工作机会和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的双重困境,特别是当金融危机袭来,大量外向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为继之时,就业压力更显突出。而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不高,又使得该矛盾始终得不到化解。深圳市实施的专业机构提供培训、政府购买服务的做法,不仅增强了农民工转岗就业的能力,而且为深圳下一步的产业升级储备了人才资源

 

□ 本刊记者 | 宋馥李

深圳:政府埋单的农民工培训

日前,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中山市看望慰问农民工时说,广东省正在考虑出台政策,扩大对失业农民工和下岗工人的技能培训,这样既可增强农民工转岗就业的能力,又可为广东产业升级储备技能人才。
随着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加深,农民工就业已成为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第一难题。加紧对农民工的培训,对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技能型人才短缺的深圳,则更加紧迫。危中有机。深圳的农民工培训已经先行一步,此番重装上路,具有双重意义。

两个80%的压力

1月6日,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外公布:对上两年某些外来劳动者的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费进行补贴,如此一来,通过鉴定的外来劳动者可获得120~600元不等的技能鉴定补贴。

根据该项政策,深圳市可以享受技能鉴定补贴的人员有两类:一类是2008年通过深圳市职业技能鉴定、获取特殊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可享受一次性鉴定补贴,包括钳工、车工、钟表维修工等64个工种;另一类是2007年通过深圳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取电工、制冷设备维修工、汽车维修工、数控车床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等6个工种职业资格证书的外来劳动者。上述两类外来劳动者合计32266人,他们从事的均为深圳近年来紧缺的工种。

“这是深圳市2009年对接受培训的农民工派出的第一个红包。”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官员笑着说。

深圳80%的人口为外来人口,外来人口中又有80%是农民工。放眼全中国,只有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才有着如此特殊的人口结构。这个外来农民工大量聚居的城市,劳动力资源丰富,某些技术型工种却长期短缺。2008年,深圳市培训农民工170万人次,堪称上规模,但与深圳市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缺乏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比重太大,已经成为深圳的产业转型的短板。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处处长刘雄华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强调:“这是深圳市本级财政首次拿出钱来补贴农民工培训,以往职业技能培训的补贴费用,是中央转移支付的钱。”经测算,这笔支出总计870万元,对于拥有雄厚财力的深圳市来说,并不为难。但由政府花钱来购买技能培训和技术鉴定,支持农民工积极参加培训并考取证书,尚属首次。这表明,深圳市改变人口结构,对外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力度的政策导向已经明确。

深圳对农民工培训始于2006年。当年,“深圳市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行动计划(2006~2010)”正式启动,规划五年内组织500万在深就业农民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年均培训100万。

2006年当年,中央财政积极支持了深圳的农民工培训,转移支付了3900万元,主要用于15.6万高新技术企业及钟表、服装等优势传统行业所需人才的培训,剩下85万农民工的培训补贴经费则主要来自地方的市、区两级财政。能得到中央财政对农民工培训的支持,正是由于深圳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力安置地,对于吸纳农民工融入城市具有非凡的意义。

不过,深圳的财政收入虽然“富可敌省”,2006年对农民工培训的市级财政安排仅为200万元,两相比较,在改变深圳市劳动力技能状况上,深圳市的步子迈得并不算大。

紧随其后,东莞市2007年启动了“新莞人”培训工程,向在东莞就业的外来农民工提供免费的素质、技能培训。该工程计划到2010年完成培训85万人次,培训工种有服装缝纫、电子装接、制鞋针车、员工关系、磁头产品外观检查、焊工、计算机操作员、餐厅服务员、中式烹调师等。

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已经成为广东省提出的经济社会转型的重大战略举措。面对金融危机引发的严峻就业形势,农民工培训被赋予了新的紧迫性,对农民工培训的财政支持力度自然就不同以往了。

打通农民工流向高端产业的通道

《关于农民工与深圳产业发展问题探析》的撰稿人、国家统计局深圳调查队队长孔爱玲曾对深圳的农民工的问题做过分析:深圳2007年的1200多万人口中,农民工超过800万,而他们大多数是普通工人,主要分布在电子、机械、家具、服装、玩具、餐饮及服务业,但高技能人才仅占1%。

随着一部分塑料制品、玩具、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例增大,农民工在传统产业的就业机会减少已成为必然。

孔爱玲指出,面临升级过程中,“产业壁垒”和“知识壁垒”是农民工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缺乏接受技术培训的时间和经济条件,在向产业高端流动的过程中,农民工面临着被淘汰的命运。

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培训处处长刘雄华接受《中国财富》记者采访时说,企业是非常看重技能的。“比如,康佳集团曾经积极斡旋,争取深圳的技能培训学校在组织手机电路板的相关技能培训时,以康佳手机为教学样板,这样培训出来的工人,就更适合企业的需要。”刘雄华说,“对制造业企业来说,流水线上的工人在工效上哪怕提高零点几个百分点,都会带来产量和效益的明显提高。”

深圳为了吸引技能型人才来深,甚至调整了户籍政策。比如招调工政策就规定,经全国或全省统考取得高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如果是深圳紧缺的人才,就可以申请办理“农转非”手续,调入深圳落户。通过这种方式,许多外来的农民工,通过提高技术,改变了命运。2008年,深圳招调了各种专业人才或技师2万人左右。

2005年,来深圳务工逾七年的杨广,成为了深圳由农村户口招调进入深圳的第一人,杨广因而成了当时特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来自湛江遂溪县的农民杨广,1998年被招聘到中电物业管理公司当保安,2000年取得了初级电工资格,2003年取得了高级电工资格。同时,还获得了电梯维修工的高级资格。因为技术过硬,他被招调获得了深圳市的户口。

“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支持力度,为农民工向高端产业流动提供帮助是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的最好的办法。”深圳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培训处的罗兴光认为,目前的力度仍然不够。他个人曾经有个想法,应该给农民工们发培训券,就好比消费券一样,让他们人人都去接受培训,拥有一技之长。接受《中国财富》记者采访时,罗兴光甚至有些动情地说,深圳市的一砖一瓦都是农民工建设起来的,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能更好地生存,是深圳弥补对农民工的欠账。

政府买服务

深圳福田区的深圳职业训练学院,是广东省一个重要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广东省培训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年约有3万人次的培训量。该学院院长吴志清告诉记者,来他们学校参加培训的学员,90%以上是外来农民工。

由该学院承办的中小企业紧缺人才培训,正在招收新学年的学员。根据政策,由政府埋单的这项培训计划,学员来自深圳市的中小企业,每家企业的同一培训项目人数不能超过3人。今年已是该培训项目的第二届了。

吴志清认为,这种由政府埋单、农民工受益、企业获利的项目,是一举多得的举措。“除了华为、康佳等这些特别的知名品牌,一般的企业都可以享受这项政策。”

以往,企业培训农民工的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就是怕自己花钱做了培训却留不住人,到头来等于帮竞争对手培养了人才。而由政府来埋单的好处是,企业不必担心培训费用的支出,却可以享受到劳动者提高技能之后的好处。一旦自己的工人培训合格,获得了某个工种的职业证书,企业普遍会为他们加薪或者是调岗。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技能,增加收入,这是农民工争着来上课的动力。虽然只有培训合格,才能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但他们普遍具有学习的主动性。“选上来的农民工,培训的效果非常好,他们非常珍惜来这里学习的机会。我们学校的教师如果提前下课5分钟,就会遭到他们的投诉,因为他们觉得,我是花了钱来学习的,如果老师不好好教,就浪费了政府的钱。”

据统计,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大约有50%能拿到合格证书,持有某一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不过,深圳的农民工素质普遍偏低,一般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给针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增加了难度,但反过来正说明了技能培训的必要。

珠三角的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但具体到某一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却是能不能生存的问题。对于单个的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则更现实,企业不存在了,甚至整个行业都在萎缩,那么,你要找到新的岗位,就要接受新的培训。吴志清指出:“我们所说的转型培训,对于个体农民工来说,并不是技术由低到高的转型,更多的是转变工种,转变行业的培训。”

一项统计表明,政府每投资100万元,重工业可提供400个就业岗位,轻工业是700个,服务业是1000个。很明显,服务业的不发达,限制了就业率的提高,留下了巨大的就业洼地。“现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我们尤其会重视服务业的培训。”吴志清说,“深圳市推出的中小企业紧缺工种培训项目,实际上就是在引导农民工进行转岗培训,特别是接受服务业转岗培训。”

吴志清从事职业培训已经十二年了,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和“非典”危机。他说,两次危机没给职业培训带来什么危机,相反,职业培训反而保持了很好的增长。此次金融危机,恰恰是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发展机遇,而对于深圳,对于广东省,则更是一次机遇。

(编辑  张由存 黎光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