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徒"王石

(2008-09-20 11:25:21)
标签:

王石

万科

汶川地震

捐款

捐款门

善款

财经

分类: 人物

“捐款门”对王石的影响将是至深的,从向来敢说敢做、特立独行到今天的沉默、谨慎,“王石话语时代”可能就此终结

文/本刊记者   靳  

中国企业家圈子里,王石从来就不是一个喜欢沉默的人物。无论是写博客,登珠峰,为摩托罗拉做广告,还是“年初卖拐”(2008年年初,王石发表著名的房地产“拐点论”),王石一直用一种独特的方式表达着自己,表达着万科,他的一言一行,经常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

但在万科“捐款门”发生之后的近三个月时间里,王石沉默了!

舆论世界中,几乎捕捉不到王石的任何信息,关于他的报道几乎封笔,即使是万科再度撞“门”(万科“物价门”事件),老王的言论依然寥寥无几。王石的沉默显而易见。

从7月上旬,《中国财富》决定就万科援建四川地震灾区的后续行动专访王石以来,我们一直通过多种渠道与万科取得联系,但万科对该话题表现出了超常的谨慎。截至记者发稿时,我们多次联系了王石的事务秘书周慧(她直接负责王石工作日程的安排),而且与万科负责安排媒体采访对接的新闻宣传部门、负责集团品牌宣传的品牌管理部门以及总裁办进行了多次沟通。但涉及灾区援建的话题,我们得到了几乎一致的答复:“一段时间内,关于四川灾区援建的话题,万科高层领导及分管部门领导,不接受任何媒体任何形式的采访”。

“你想了解相关内容,可以浏览我们网站上的‘抗震救灾专栏’,这是唯一渠道。”8月6日,当记者最后一次与万科联系时,品牌管理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意外撞“门”

“这段时间我内心的沉重感是这一生中前所未有的。”——王石

“捐款门”已经过去近三个月了,但它对万科和王石的影响仍远未过去。从向来敢说敢做、特立独行到今天的沉默、谨慎,“王石话语时代”可能就此终结。此中变化耐人寻味,但又是可以理解的。

重温万科“捐款门”的几个关键细节,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王石当初的“沉重”和今天的“沉默”。

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万科向灾区捐款200万元。当天,王石在博客中著文:“密切关注、冷静应对。”

随后两天,关于万科的捐款并未引起争议,只有少数几个回帖认为,以万科的实力、行业地位,与其他企业、与房地产同行相比,万科捐款偏少。

万科“捐款门”的引爆点是5月15日王石的一篇博文——《毕竟,生命是第一位的》。作为对万科捐款质疑声的回应,王石在当天的博客中写道:“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万元是合适的。这不仅是董事会授权的最大单项捐款数额,即使授权大过这个金额,我仍认为200万元是个适当的数额。”

下面他又补充说:“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上述两段话随即在网络上发酵,关于王石和万科的舆论,似乎被一种“报复”情绪笼罩着,且迅速形成对万科压制性抵触的“捐款门”事件。与此同时,万科股价连续狂泻,六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蒸发了204亿元。

“祸从口出”,而且后果如此之严重,的确出乎王石的预料!

5月21日,王石在灾区就“万科捐款门”向网友致歉,当天万科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拟1亿元参与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6月5日,万科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大会的唯一主题是《关于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灾后安置及恢复重建工作的议案》。议案的三点内容是:一、请求股东批准四川临时安置捐建项目;二、批准公司1亿以内捐建资金;三、三至五年内分批支出。

王石以自己的道歉作为万科股东大会的开场,随后,王石共近十次的道歉几乎贯穿了整个股东大会,且多次强调“无条件道歉,不做任何辩解”。乃至面对一名股东提出的“王石以前是万科的金字招牌,现在却成为万科的负资产,你将如何消除这种负面影响”的问题时,王石仍以一句“无条件道歉,不做任何辩解”来回答。

为了表达歉意,王石甚至坦陈:“我虽然快60岁了,但对于大事情的处理,还是显得很青涩。”而且表示,如果因他个人言论导致万科走势弱于大势,弱于行业,他会立刻辞职。

 

救赎之旅

“到老王的博客可以畅所欲言,遇到不平,说两句糙话也允许,但撒野、耍下三烂的帖子删无赦。”——王石

1亿元的追捐和多次的诚恳道歉,使万科和王石勉强从“捐款门”逃离。

人们的关注开始转变为万科能否兑现承诺,以及接下来王石会做什么。

6月5日以后,万科开始履行当初的承诺,执行副总裁张继文代表万科领衔灾区重建工作。另外,万科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剥夺了王石事实上的万科新闻发言人权利,他本人的博客亦由个人言论变为集体管理。

常看老王博客的人会知道,王石的博客像他的人一样,是一面鲜亮的旗帜,有观点、有色彩,骂他的跟帖亦不会被删掉。另外,通过他6月份以来的博客,我们还可以大致勾勒出自“捐款门”发生以来的两个月里,王石及万科的“救赎之旅”。

6月10日,王石的博客贴出了一篇6月6日郁亮出席捐建绵竹市遵道镇签约仪式时的讲话稿。按照郁亮的说法,地震之后的一半时间,王石和他都待在灾区调查,万科半数以上的管理层亦先后多次深入灾区了解情况,而且万科已决定捐助1亿元人民币投入到以遵道镇为重点,涵盖绵竹、什邡、都江堰、彭州等地的四川灾后安置与重建工作。另外,万科员工自发捐出了1150多万元人民币,拟全部用于遵道镇的救援与重建工作。

当郁亮的讲话稿贴出之时,王石本人已登上了去美国旧金山的飞机。他随后的“六月美国行”则充满了“美国慈善事业考察”的味道。

造访硅谷休莱特基金会总部时,王石参加了由休莱特基金会安排的关于美国慈善会历史及操作层面的交流,前斯坦佛大学法学院院长保罗.布莱斯特所作“策略性慈善事业”讲座及讲座提到的美国捐赠事业现状显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天的博文里记下了如下一段话:“2007年,美国的各个基金会总共捐出了430亿美元的公益基金,比2006年的390亿整整多出40亿美元,创下历年来的新高。”

接下来的两篇博文继续写道:“美国的慈善事业和美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在很大程度上秉承了欧洲慈善家的传统,是建立在互济基础上的。除文化渊源外,法制、体制与机制的三位一体,是美国慈善事业的制度环境保障。”博文的小结部分,王石特别引用了卡耐基的一句话:“致富的目的应该是把多余财富回报给同胞,以便为社会带来最大、最长久的价值。”

随后他拜谒了总部位于美国旧金山的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BSR)和位于纽约曼哈顿的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

BSR是1992年成立的一家非营利性商业联合会,主要是通过与会员公司、利益相关者及其他企业共同努力促进负有社会责任的商务实践,从而实现公平而具有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经济。目前协会共有250多家跨国公司作为会员,它们中的80%是美国本土的跨国公司,20%来自世界其他各地,目前尚没有中国会员。

离开美国之后,他没有直接回国,而是来到东京。十一年前的一场特大地震强化了日本人的住房防震理念,因而他到东京显然离不开建筑防震。他与日立公司的专家交流时,谈的是“电梯防震系统”的建设,而造访东京建屋总部时了解的则是日本防震住宅体系的历史沿革。

进入7月,王石似乎该喘口气了。他的博客好像又恢复了以往的风格,更像一个充满了浪漫气息的旅游“部落格”。从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见到的协和超音速客机,到充满探险风格的“08亚马逊雨林之行”,以及继续“08美国行”与冯仑结伴光顾纽约华人新城法拉盛、和潘石屹到百老汇一起看《妈妈咪呀》、对地震摇篮里的秘鲁的造访,字里行间,王石传达出的是一个现代徐霞客的形象。

王石的博客作为维持王石知名公众人物地位及宣传万科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发挥了相当积极、正面的作用。“捐款门”之前,王石的博客是一块“民主”天地,他常常对网友留言给予回应,有来有往,不亦乐乎。但“捐款门”之后,为了避免再次卷入类似风波,万科对王石的博客设置了“看门狗”过滤系统,以避免不慎言论影响万科形象。老王不再通过博客与网友互动,无论是滋事谩骂,还是理解支持,都不见老王有任何回应。

一位网友曾跟帖说:“与往日的辉煌和荣耀相比,沉默的你才像一个王者。说也说了,捐也捐了,一切都成为过去。”此时此刻的王石,大概真正懂得了“沉默是金”的真正含义。

当咒骂声逐渐消停,一切好像从未发生。王石的博客让人感觉到,老王或许真的缓过来了。


告别“青涩”?

“三年前冯仑先生曾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学习万科好榜样’的文章,广为流传。我对冯先生说:“你既然对万科的优点看得如此清楚,也会看清万科的不足和缺点。” ——王石

一直以来,王石是中国企业界一个被神话的人物,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冯仑在他的《野蛮生长》中都坦承:“王石是企业领袖中接近完美的一个典型。”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么多年来,王石一直相当成功,因此也一直很享受被奉为领袖和发言人的礼遇。但王石同时也是相当骄傲的,骄傲到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话语权,以为再大的难关,凭着自己超强的话语权都能搞定,所以,想当然地就把自己的看法写到个人博客里去。

这是王石“青涩”的一面。

用“青涩”来形容快要60岁的王石,看上去不妥当,但首钢企业研究所所长、著名管理专家王育琨认为,仔细琢磨起来,还真有道理。王石的“青涩”反映出中国企业家对现代公司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

坐在办公桌前轻轻一敲键盘就引起这么一番滔天大浪,这说明善于学习的王石没有看清楚今天的商业生态。

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短信等信息手段的发达,使得数以亿计的人以前人无法想象的方式沟通。政府、公司、个人,所有行动都会通过互联网广为人知。这是一种全然不同的传播方式,特别像王石这样的人物,更容易成为被关注的重点。如何应对这样一种新的商业生态,万科还不曾多想。它有着庞大的预算应对各种公开媒体,但面对亿万网民却束手无策。

另外,美国世界企业协会创始人威利斯.哈曼认为,今天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公共机构不是别的,恰恰是企业,作为在任何社会中都占据主导地位的公共机构,企业需要对整个社会负责,而且必须习惯这样做。哈曼的观点显然是王石没有想到的,否则他就不会说“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万科的慈善常态呢?

公开的数据显示,今年南方雪灾中,万科分批前后合计捐款100万元;印尼海啸万科员工捐款12万元,万科未出现捐款记录;2003年“非典”,万科未出现捐款记录。相比之下,此次汶川大地震,万科捐款200万元较以往已有很大提高。

虽然万科已连续四年获得“最佳企业公民”称号,王石本人亦被评为公益中国候选人物,甚至2006年万科还将自己定位为“改革先锋、企业公民”,专门成立“企业公民专项基金”,用于企业公民建设。但万科和王石的企业公民行动,更多的是体现在支助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帮助内蒙古的治沙行动、向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提供资金援助,以及在员工中推行“绿叶行动”等环保行动上。在这个过程中,万科和王石所表现出来的对企业公民责任的理解,更多表现的还是王石的个性和个人英雄主义,如同王石的博客一样,清高不俗,讲究品位,充满人文情怀。

一直以来,王石在万科的分工是主管企业公民建设,但王石却未必真正理解了“企业公民”的含义,正如王石自己所言:“第一次到北京就万科获得企业公民领奖时,我对‘企业公民’这个词还很陌生。”
假如看不透这个“关节点”,我们很难真正理解为什么王石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万科捐出200万元是合适的。
5月15日以后,为了避免再惹麻烦,万科的官方网站开始专门设立了“万科抗震救灾专栏”,详细报道万科每一天的抗震救灾行动,网站首页换成了一张标有“万科和你在一起,抗震救灾药品运输车”字样的汽车图片。

“万科抗震救灾专栏”公布的信息显示,万科已向重点援建的绵竹县遵道镇派出了四批志愿者,到7月31日,遵道镇卫生院住院综合楼及遵道学校教学楼已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卫生院综合楼土方开挖已基本完成。8月1日,与TCL合作为遵道镇双泉村等6个村庄建设的村文化活动中心也已挂牌设立。

此外,万科志愿者还持续跟进遵道镇黄金村竹编厂计划、棚花村年画刺绣产业支持计划等项目的推进实施工作,而且与麦肯锡公司合作开展了灾区重建工作的需求调研,搭建灾区需求与外部援助资源之间的互通平台。

谈到对美国商务社会责任协会的拜谒时,王石在博客中写道:“企业全球公民意味着企业的商业行为不仅仅是单纯的商业经营,同时也负有公民责任。”王石此时显然对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劳斯施瓦布关于企业公民责任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当然,我们很难就此定论,经过“捐款门”,王石和万科对企业公民、对当今的商业生态会有全新的认识,因为这需要时间来检验,但至少可以让王石在继续被神化前停下来思考。

《旧约.箴言》第十六章说:“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与此相对应的《新约.雅各书》第三章第二节说:“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幸运者的幸运就在于,当错误还没有产生摧毁力量时他能够醒悟。以此话与王石共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