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圈地运动  [2008年8月封面报道]

(2008-08-20 14:00:47)
标签:

封面

贺兰

圈地运动

杂谈

分类: 封面报道

2008年8月封面报道《圈地运动的贺兰样本》

圈地运动 <wbr> <wbr>[2008年8月封面报道]

富甲黄河的宁夏平原,国家级商品粮基地被连片圈占而沦为荒地,背后的动机究竟何在?当农民进城变成“城里人”之后,为什么反而愁得睡不着觉

 

从银川市中心鼓楼往北,沿着109国道驱车约14公里就到了贺兰县城。
“天下黄河富宁夏。”谚语中的“宁夏”主要指的是宁夏平原。由于得黄河灌溉之便,两千多年前人们就在这里引渠灌溉,直到今天,秦渠、汉渠、唐渠依然浇灌着平原上富饶的良田。2008年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公布的“十大新天府”评选结果中,宁夏平原名列第十。贺兰县正好地处宁夏平原中部,属银川市的郊县,土地肥沃,日照充足,90%以上的耕地属于旱涝保收的吨粮田,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和“两高一优”示范产区,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7月份,本应是宁夏平原玉米、小麦、水稻长势正盛的季节,但是当《中国财富》记者驱车来到贺兰县城习岗镇近郊时,十几公里的国道两旁,一望无际的良田上竟然杂草丛生。随行的知情农民告诉记者,从2001年前后开始,习岗镇几个村的3万多亩优质良田先后被县政府以县城建设为名强行“征收”,然后高价倒卖给开发商建商品房或开发区。县城人口毕竟有限、经济欠发达,大部分被强行“征收”的良田已荒芜数年,但是县政府似乎丝毫没有停止“征地”步伐的意思。许多村庄已经被“征”得一分不留,村庄被强行整体推倒、夷为平地,农民被迁进县城,或购买新建的商品房居住,或租房居住。虽然农民的身份变成了城镇居民,但实际上是沦为了无地、无业、无经济来源的“三无人员”。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贺兰县“征地模式”绝非个案。近几年兴起的房地产开发热和工业园区建设热中,“房吃人”式的圈地运动一再引发严重的社会事件,不仅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民生大计,而且危及了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封面报道相关目录:

“塞上江南”变成“塞上荒原”

上万亩基本农田被一次性“圈占”

温棚居然被用作变田为荒的工具?

村主任私下签订“征地协议”村民不能过问

农民进了城却沦为“三无人员”

“钱是没有的,你们爱到哪里告到哪里告!”

贺兰县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