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辛弃疾的“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和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的故事

(2019-02-25 16:13:01)
标签:

辛弃疾

柳如是

陈子龙

钱谦益

分类: 古诗词/现代诗/作品欣赏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宋】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

1.贺新郎:后人创调,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激壮,用上、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2.邑:指铅山县。辛弃疾在江西铅山期思渡建有别墅,带湖居所失火后举家迁之。仆:自称。

3.甚矣吾衰矣:源于《论语·述而》之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这是孔丘慨叹自己道不行的话(梦见周公,欲行其道)。作者借此感叹自己的壮志难酬。

4.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这两句出典于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妩媚:潇洒多姿。

6.搔首东窗:借指陶潜《停云》诗就,自得之意。

7.江左:原指江苏南部一带,此指南朝之东晋。

8.浊醪(láo):浊酒。

9.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之句大风起兮云飞扬

10.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引《南史·张融传》的典故: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

 

【译文】

我已经很衰老了。平生曾经一同出游的朋友零落四方,如今还剩下多少?真令人惆怅。这么多年只是白白老去而已,功名未竟,对世间万事也慢慢淡泊了。还有什么能真正让我感到快乐?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不论情怀还是外貌,都非常相似。

把酒一尊,在窗前吟诗,怡然自得。想来当年陶渊明写成《停云》之时也是这样的感觉吧。江南那些醉中都渴求功名的人,又怎能体会到饮酒的真谛?在酒酣之际,回头朗吟长啸,云气会翻飞,狂风会骤起。不恨我不能见到疏狂的前人,只恨前人不能见到我的疏狂而已。了解我的,还是那几个朋友。

【赏析】

正如此词自注所述,辛弃疾的这首《贺新郎》词,乃是仿陶渊明《停云》思亲友之意而作,抒写了作者罢职闲居时的寂寞与苦闷的心情。据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考证,此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左右。此时辛弃疾被投闲置散又已四年。他在信州铅山(今属江西)东期思渡瓢泉旁筑了新居,其中有停云堂,即取陶渊明《停云》诗意。

辛弃疾的词,爱用典故,在宋词中别具一格。这首词的上片一开头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即引用了《论语》中的典故。《论语·述而篇》记孔子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如果说,孔子慨叹的是其道不行;那么辛弃疾引用它,就有慨叹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之意。辛弃疾写此词时已五十九岁,又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因此发出这样的慨叹也是很自然的。这里只今馀几与结句知我者,二三子首尾衔接,用以强调零落二字。

 

接着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数语,又连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和《世说新语·宠礼篇》记郗超、王恂能令公(指晋大司马桓温)等典故,叙自己徒伤老大而一事无成,又找不到称心朋友,写出了世态关系与自己此时的落寞。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是全篇警策。词人因无物(实指无人)可喜,只好将深情倾注于自然,不仅觉得青山妩媚,而且觉得似乎青山也以词人为妩媚了。这与李白《敬亭独坐》相看两不厌是同一艺术手法。

这种手法,先把审美主体的感情楔入客体,然后借染有主体感情色彩的客体形象来揭示审美主体的内在感情。这样,便大大加强了作品里的主体意识,易于感染读者。以下情与貌,略相似。两句,情,指词人之情;貌,指青山之貌。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崇高、安宁和富有青春活力等。作者在这里将自己的情与青山相比,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宁愿落寞,决不与奸人同流合污的高洁之志。

词的下片作者又连用典故。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停云》中有良朋悠邈,搔首延伫有酒有酒,闲饮东窗等诗句,辛弃疾把它浓缩在一个句子里,用以想像陶渊明当年诗成时的风味。这里作者又提陶渊明,意在以陶自况。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两句,表面似申斥南朝那些醉中亦求名”(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之三)的名士派人物;实际是讽刺南宋已无陶渊明式的饮酒高士,而只有一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以下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两句,句法与上片我见青山一联相似,表现出了作者傲视古今的英雄气概。这里所说的古人,不是一般的古人,而是指像陶渊明一类的人。据岳珂《桯史·卷三》记:辛弃疾每逢宴客,必命侍姬歌其所作。特好歌《贺新郎》一词,自诵其警句曰: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又曰: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每至此,辄拊髀自笑,顾问坐客何如。足见辛弃疾对自己这二联是很自负的。

结句知我者,二三子。二三子为谁没有人进行专门的考证,有人认为是当时人陈亮。但读者不妨视野扩大些,将古人陶渊明、屈原乃至于孔子等,都算在内。辛弃疾慨叹当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多,实与屈原慨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情类似,同出于为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忧虑。而他的闲居铅山,与陶渊明居南山之情境也多少有点类似。

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本姓杨,名爱、朝,嘉兴人。因读辛弃疾的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于是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蘼芜君。明万历四十六年,她出生于浙江嘉兴与江苏吴江等地,小时候的柳如是就非常聪明好学,但因为家里太穷,被卖给了名妓徐佛家作为养女。

等到14岁的时候,又被掠卖给了吴江的大户人家周家做婢女。因为聪明伶俐,又擅长歌舞,非常受周家老夫人的欢心。

后周家老爷周道登觉得柳如是长得越发水灵了,把如是娶来做妾。

结果,周老爷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周府的几个姬妾却怀恨在心。于是,联手起来,要把柳如是弄死,几次三番,命悬一线。好在周老夫人强力阻止,把她赶了出去,从而性命得以保全。

柳如是深感身世飘零,取名杨影怜。

崇祯八年,柳如是遇到青年才俊陈子龙,陈是公认的明代第一词人,诗词歌赋于名人志士中佼佼者。两人互生情愫,感情甚笃,于松江南楼结伴而居,诗文唱和,神仙眷侣。

然而陈子龙意志不坚定,顾虑世俗礼教,始终不能下决心娶柳如是过门。

柳如是也深感失望,最终拂袖而去。

陈子龙后来在抗清斗争中以身殉国,死得十分壮烈。

离开陈子龙之后几年,柳如是居住在西湖之边,虽然她写下了大量追忆往事的诗歌,但这时的她确实也希望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了。

后来因缘际会结识了当时著名的东林党领袖,德高望重的名士钱谦益,慕其才学,男扮女装以柳隐之名题诗拜访: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相逢。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钱谦益颇被此女的才学打动,回诗曰:草衣家住断桥东,好句清如湖上风;近日西泠夸柳隐,桃花得气美人中。

崇祯十四年正月底,柳如是与钱谦益来嘉兴游鸳鸯湖、勺园后,两人通过诗信倾吐爱慕之情。

柳如是把钱谦益比作东汉大才子马融,说:天下惟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才如学士者不嫁。

钱谦益则将柳如是比作卓文君,说: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耶,我亦非才如柳者不娶。

六月七日,时年57岁的钱谦益在松江置办彩船,以正妻礼仪迎娶刚20出头柳如是为如夫人。

当时城里城外议论纷纷,缙绅们都说此举大悖礼制,许多人在岸上追着彩船投掷砖块。

虽然他们的感情不为外人看好,但婚后,两人却恩爱异常,钱谦益对柳如是可以说是有求不应,宠爱有加,两人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幸福日子。

如果他们处于和平的年代,也许就这样慢慢老去,可他们所处的年代,正是风雨飘摇的明朝末年。终于,清兵入关。早被蛀空的明朝江山,轰然倒地。

时局的动荡、朝代的更换,没有人能安于一隅,更何况柳如是是一个充满爱国之情的女子。

清顺治二年五月,清兵进逼南京,柳如是劝钱谦益自沉以殉国,并说:你殉国,我殉夫!

钱试了试池中水,说:水冷得很,不如改日再来吧。柳如是则奋身扑向池水,被钱紧紧抱住未能得成。

后钱谦益降清,柳如是难以原谅丈夫不死失节的行为,两人的感情也逐渐出现嫌隙。

康熙三年,钱谦益大病,五月二十四日,钱谦益去世,享年八十三岁。

钱谦益死后不久,其族人大闹,向柳如是索要银子田产,并对她凌辱谩骂,污言秽语难以入耳。柳如是不堪折辱,愤然于六月二十八日投缳自尽,死时仅四十七岁。柳如是死前作遗嘱,令女儿为其报仇雪恨。

  闲暇无事,我便捧着一本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稼轩长短句》,仔细玩味那高远意境中潜藏的怀才不遇的苦涩。他满腹经纶,一身武功,却成了被朝廷长期弃置一边的散淡人。他那穿越时空的一声声长吁短叹,至今依旧留蓄着词人心火一次次烧燎过的余温尚未退凉的昂扬激情。一个有抱负的人,无论坠入何种不得志的窘境,他的心志难免不映射在那慷慨高歌的情愫与低回婉转的柔肠中,引发后辈心弦振动的千秋共鸣。原来,古今与我一样原本心想纵马驰骋千里却笨腿蹒跚难移寸步者,大有人在。可是,历史往往很会开出天大的玩笑,当初那些踌躇满志的昏庸得势者很快被人们忘却,而那些落魄潦倒的失意者却成了颇得后世景仰的百代风流。我想辛弃疾那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栏杆拍遍的内心躁动,以及他那醉里挑灯看剑的英雄末路的黯然伤神,已经属于朝朝代代看客们最为瞩目的华美视点。而今,我为什么要郁郁寡欢地杞人忧天呢?走一步,算一步。能走多远,就多远。关键是人要走,人要不停地走,不怕天涯独步,不怕一串串脚印留在前后无人的处女地上,不怕付出的辛劳最终竟然成为了任凭雨打风吹去的虚无。只要自己的努力尽够了,剩下的听命于天意。这样,才算得上问心无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