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是不是觉得这种事情完全可以进世界吉尼斯纪录?
可这种事情确确实实是发生了,而且就发生在我的婆婆身上。
去年就有风吹来说,婆婆原在那里担煤的煤球厂算小集体,婆婆可以在那里办退休。届时已八十二岁的老人听说办起来很罗嗦,很难跑也就放弃了这个念头。然而有人办了,并拿到了退休金。这使老人似乎又燃起了新的希望。今年,当她打听到了办理的程序以后,家里的年轻人就去帮她跑,也许不仅仅是为了一份收入,也是还了老人一份做人的自尊——做一个自食其力者。经过多方的努力,退休金终于在上个月办下来了。九月,当第一次领到这笔属于自己的钱时,婆婆见人就笑得合不拢嘴:“真是连做梦都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享受到劳保。”一口几十年未改的杭州话。
其实婆婆这次办到退休,既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也是社会理性的回归,试想一个人为你单位服务了五十年,离开以后难道还不能享受一份保障吗?
婆婆姓戚杭州人,个子不高一米五几,一副杭州小女人的样子。据婆婆说她的娘家抗战前在杭州玉皇山有一座私人坟山,也算得上是富甲一方,她娘得她和妹妹两个女儿,一对姐妹花小时候也是尽享人间繁华,女子进学堂念书也引来一段老师帮她们改名的佳话。后来日本佬来了,在逃难中,地契和资料悉数丢失,父亲也命丧昆明,家道由此破落。据说现在坐落在杭州玉皇山下的海军疗养院也是原他们家祖上的宅基地,当时征地时曾给了他们一个凭证,答应他们可在杭州任一处选房。后来他们没有回杭州,这事也就不了之。后来婆婆随娘家辗转到了江西宁都,在那里结婚生下了老大,也就是我现在的夫君。抗战胜利后又举家迁到了南昌定居直到现在。
1958年在生完第五个孩子进行了人工结扎后,昔日喜欢衣着打扮,穿戴时尚的婆婆被生活所迫扛起了煤球挑子,这一挑就是五十年,五十个春夏秋冬,五十个寒来暑往。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昔日的娇小姐今日的送煤婆都要推着个车子或挑着担子走家串户,别人叫不出她的名字,只听得她浓重的杭州口音,就叫她“上海佬”,上海佬就成了她延续至今的名字。多少人因吃不了这个苦而半途而废,可是这位老人直到2008年77岁那年,才因煤球厂搬迁不得不放下了这煤挑子。
也许是小时候的营养得法,也许是五十年担煤生涯的历练,也许是她那什么都放得下的性格,总之婆婆的身体要强过我们后辈许多。老年人的疾病什么三高、骨质增生、腰酸腿痛在她身上都不复存在,甚至满口如玉的牙齿连虫牙都没一颗,甘蔗可以连吃两根。我跟她开玩笑说,你可以去做某牙膏品牌的代言人了。
什么叫沧海桑田,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什么叫人生无定数,我想这就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