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几天,邢台的微信圈多了一场口水战:“邢台微城市”在公众平台上玩起了助你一臂之力,答应只要粉丝关注就有机会赢得该公司相赠的家乐园购物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所以,习惯点赞刷朋友圈玩点赞的朋友们在元旦开始蠢蠢欲动了。让人觉得可笑的是,随着活动的全面扩散,网络间各种质疑的声音也先后出现了:先是”邢台同城“站出来质疑该公众号有狂赚粉丝人气、难兑现诺言之嫌,后有自媒体人张艳平撰文适时跟进,最终家乐园官方也出来澄清事实,及时和这场微活动划清界限,在官网平台上发布消息称此活动和家乐园没有任何关系,行文末尾还煞有介事地注明“如形势需求将保留诉诸法律请求”之类的字眼。1月2日,“邢台微城市”再发两条公告和说明,强调自己做活动初衷目的如何纯正,所赠的购物卡是公司先自行购买的,对粉丝所做的贡献还是要兑现承诺的,尽管其中奖品的份量大打折扣,但咱也算“礼轻情意重”至少没有忽悠大家吧!
透过现象看本质,笔者从不认为:“邢台微城市”到底有多土豪,能不差钱到多任性;同样也不会觉得家乐园心里有多委屈。天下巧合的事情本来就那么多,谁能保证这场“双簧戏“背后没有商业策划的影子呢?在这场戏中,只不过大家想要的东西不同,对于前者攫取的海量的客户有效信息,而后者想看的则是静观其变,投石问路罢了!之于今后双方能否有效开展业务协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只可惜,那种傻傻的“粉丝热情”从来就是被忽略!
所以,在我们看来,2015, 微信圈给邢台人上了一堂“微信圈给不了你存在感”的第一课。
因为“晒”俨然成为朋友圈的生态规则:
开微信朋友圈,就是看朋友晒人生,有钱的晒各种豪华度假游、奢侈品,房车名表甚至二奶;爱吃的晒各种美食,从早茶一直晒到夜宵,仿佛这一天除了吃没干别的;学霸晒书袋子,各种拗口理论、高深学说、砖头厚的外文书,明知别人看不懂,也要一本本拍下来;年轻爸妈晒宝贝,各种吃饭拉屎、吐奶卖萌、穿衣睡觉的育儿小事皆不放过,自己再长得怎么歪瓜裂枣,也不惧毒舌大胆放图问你宝贝可爱否;热恋族每天晒连体恩爱图、减肥族每日必上磅秤照、跑步族天天发图晒路线、吐槽族拉黑老板再骂娘、鸡汤族搜刮网帖求安慰……朋友圈出现各种吃货族、自拍族、爱心族、养生族、鸡汤族、母婴族、谣言族、求赞族、不转死妈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
然而,这微信越玩越没存在感。不少用户也渐渐对微信朋友圈失去兴趣。究其原因,用户增多带来的私密性减弱以及内容良莠不齐、有用信息减少等都让用户渐行渐远。只因为,在微信“朋友圈”,短短几语却能畅抒胸臆,并可指定“给谁看”“只看谁”,“朋友圈”俨然成了不少用户“说悄悄话”“吐槽”“抱怨”的私密空间。然而,随着微信用户规模几何状增长,现实社交圈已经与虚拟“朋友圈”高度重合。于是,不少用户发现,发什么、不发什么的“顾虑”越来越多。更有甚者,微信“朋友圈”也渐成“软文”“心灵鸡汤”“盲目点赞”的聚集地,甚至不法分子也把朋友圈当作“行骗”的新渠道。
特别是对于通过“集赞”换旅游、换服务、换产品等噱头来推广盈利的。在“集赞”数量达到要求,服务需要兑现时,消费者却屡遭“跳票”。这一现象需要引起善良人们的高度警觉:朋友圈还是需要得到法律方面或有关部门来监管的,否则,如果仅靠“信任”来运行,它很可能成为诈骗孳生的温床。
很不欣赏“邢台微城市”在公告中这样的行文:“邢台某公众号发文提示大家,质疑邢台微城市购物卡活动骗人,我们将会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己,让谣言终止,该公众号是个人名义申请的谈何公信力。或许这个公众号看到我们的土豪活动,不服气,但自己又没实力做,想骂骂我们获得粉丝,沾沾光,凑凑热闹。请大家鄙视这种的行为,这种行为和城市"牛皮癣"有什么区别。”细细地想一想,如此这般的言行又能代表你多任性?既然,人人有做事的自由,那咱也得习惯被评价!自媒体的时代,人人都是对等的,能否赢得公信力和你是团队或个人真的没多大关系!可以说,到目前为止,邢台还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意见领袖和大V
,至少我们都不是!谈土豪就更是笑话了,你再任性能超过赵本山吗?他的结果又怎样!
所以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千万别把万万千千的网民当傻子,今天不是愚人节,咱真的没必要拿大家开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