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渤:放下小轻贱,再和葛优说事儿

(2014-10-10 10:32:02)
标签:

娱乐

cn1234567

工人dv

邢台播报

情感

分类: 文化评论

    

黄渤:放下小轻贱,再和葛优说事儿



无可否认,那张跟帅一点不沾边儿的脸却成为票房的一剂灵药。黄渤,这个“走心”的小人物可谓屡试不爽。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的国庆档内地市场总票房约10.5亿,观影人次3044万,档期内《心花路放》一片狂揽6.1亿票房夺冠,占国庆档近六成票房,目前累计票房近7.5亿。《痞子英雄2》和《亲爱的》在国庆7天分别收获1.55亿和1.1亿,坐稳二三位。而三部电影的主演黄渤也一人独占近9亿的票房,成为大赢家。人们常习惯把它和《黄金时代》来比对,说是理想主义的“哀伤情调”敌不过大众娱乐的“幽默情怀”。黄渤之所以成为吸金王,更多的是在他身上,观众可以看到小人物的悲喜:他傻,他萌,他哭,他笑,看电影本身不就图个乐吗?怪只怪,这家伙太“痞”演的太接地气了!

而以笔者看来, 黄渤的胜出得益于今天的“小轻贱”电影时代的到来。

  咱可别忘了,人可是视觉审美的动物,放置于电影这门大众娱乐艺术之下,照理说长得帅、长得美的人才能红,那些二三线的明星定期都要飞向国外时尚之都也是这个理儿。这还是个刷脸的时代,清一色的锥子脸和小鲜肉似乎都有爆红的可能性。然而问题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一点都不新鲜!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这样的人物有时候太矫情,好像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生活的场景往往高大上,已经严重地出离了平常人的想象。永远好像悬在半空中和你谈生活、聊爱情,一看就知道那些煽情的生活桥段,全是编剧憋在酒店里凭空想象出来的。既讲不出好故事、照顾不到悲情的小人物的生活,也缺乏太多让人忍俊不止发笑的黑色幽默!如此说来,黄渤比王宝强更幸运,如果说《天下无贼》是小轻贱电影时代的发端,那么,黄渤今天的《心花怒放》也就可顺理成章地被看成最完美的巅峰时代。

黄渤:放下小轻贱,再和葛优说事儿
     对黄渤最初的印象来自2000年的电视电影《上车,走吧》!然后是2006年《疯狂的石头》上映:一脸乌漆墨黑,顶着一头干枯毛糙黄头发,操着一口胶东话的黑皮,咬着面包奔跑在高速公路上。那时黄渤似乎已经给自己准确的定位:充满喜感的失败者、破落户。在以后的角色,无论是《疯狂的赛车》的倒霉的赛车手、《厨子戏子痞子》的痞子专家,还是《泰囧》中的精英男、《高兴》的石热闹、《斗牛》的牛二、《无人区》的杀手,黄渤擅长的角色都是底层小人物,好在每一次,我们都让人看到他变化角色的可塑性和演技上的不断进步的。这些角色跟高大上、高富帅扯不上边儿,没有大道理可讲,低俗点还可以插科打诨来点“情色”,完完全全的一副原生态。从社会心理上说,观众喜欢黄渤,肯掏钱“娱乐消费”和去歌厅卡拉OK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尽管如此,从电影产量、票房数字、观众热情等多种角度来观察,当下的中国电影无疑正处于一个 “黄金时代”。但是,这个“黄金时代”总是时时呈现出空虚、焦虑、浮躁的状态,身处其中的我们也总是排遣不掉心里那点儿不踏实、不理解和不认同的感觉。

所以说,文艺范的“民国面包”输给“小轻贱”也在情理之中,实属正常。这是一场“媚俗”和“媚雅”之间的较量。关于文学青年萧红的故事,习惯不读书的国人,又哪肯先翻翻《生死场》《呼兰河传》等文学著作来解读影片《黄金时代》中理想主义的“哀伤情调”呢!《黄金时代》这样的电影混在娱乐电影里厮杀,本身就挺可怜。黄渤时代的到来,还能证明什么?是对执着中国文艺影人的嘲讽与戏弄?还是呼吁娱乐至上的中国观众尽快“补脑”,学会多维度欣赏电影呢? 

如此看来,黄渤的确也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咱也别老拿自己和葛优来说事儿。不是我们习惯怀旧,而是,“老戏骨”的葛大爷他们做的太精典!

电影文化都不是快餐,还是把它都交给时间来证明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