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伴随着爆表“不断”灼烧公众眼球,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也已被提上议程。邢台汽车单双号限行进行演练,据说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是缓解大气污染的一个有效措施。不过,笔者更想追问一句:这“限行”到底是应急还是应景?
首先,假如我们认识到“限行”是治理雾霾的一项补充手段,那政府部门就应在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措施鼓励百姓积极参与同时,做到应急措施和常态措施相结合且互为补充!比如更应从改变能源结构入手,去重点锁定大气治理的关键和源头。单单放下“限行”来影响民众自由出行权利不说,试问,为什么不也将对重点治污企业的监控机制做到社会透明化呢?
其次,当“限行”成为一种习惯,是不是媒体宣传和人们自身的环保意识也应亟待加强,自觉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儿做起,做绿色的使者做文明行为的践行者呢?笔者认为,声势浩大的“洗城”运动远远不及给人们洗洗脑筋。“邢台人,爱邢台”这是每位市民善良做人的起码品质。不是吗?
再者,假如“限行”成为一种习惯,常此以往恐怕接下来我们眼里更阴霾。原因很简单:“避重就轻”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个笑话。一个城市、一个部门、一个人没有充分认识到环保的迫切性,没有拿出壮士断腕那样的勇气,说到底,你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浮云。更何况,今天的华北“十城九霾” !
不知道风明天会往哪个方向吹,只记得灰色的天空下有成片成片围城的烟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