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评论 |
如今歌坛的"亲子"现象实在是一种值得我们思考的景观.因为它在狂轰滥炸争先恐后地喊"爱"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能够听到里面有点勉强.
早在90初期,就有一首特煽情的老歌给相恋的男女一个暖暖的未来:想有一个BABY,男孩像你女孩像我,鼻子像你嘴巴像我"."亲子"歌曲确切而言,应该是从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熊美玲的<心甘情愿>和伍思凯的《心动了》之类的歌曲开始。笔者认为,在其创作之初,它的出现对于缓解越唱越空的爱情歌曲“四面楚歌”的境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甚至可以被看作是音乐人创作反思中的一种“自救突围”。然而,后于此而生成的“亲子”歌曲,乱打“疼爱孩子”这样的主题,却有点太随便不应该了。
仅仅略略浏览以下“爱子歌”,就会发现很长很长的一串:陈琳有《往事》,田震有《执着》,李小东有《你是孩子吗》,谢东有《孩子他爸》,王志文有《宝贝》,屠洪刚有《爸爸》、06新女生王筝又有《我们都是好孩子》。总的说来,这些歌曲的传唱能力并不乐观。除了王志文唱给一生清贫的母亲的《宝贝》和田震那首涵义多元的〈执着〉堪称经典外,其他单曲很难让人恭维,着实有一种造作或者是苍白无力之嫌。
流行音乐一夜之间冒出这么多的“亲子”歌曲,说明我们一些音乐人仍处于缺少体验、创作视野狭窄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大家往往跟风而上甚至闭门造车。在没有用心体会,小心创作,足够的生活基础和情感体验的前提下就草草地扛出作品来,这样的效果只能是喧闹一时回味寥寥。
由此看来,宝贝不宝贝未必全是你的错,这有关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有关于我们创作的纯净动机,有关于孩子灿烂的笑容,有关于这身后的歌声是否爽朗、清澈也动听!
前一篇:<蓝莲花>MV
后一篇:站直了再唱那首爱情的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