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美感:审美学与体象

标签:
bdd美容整形躯体变形障碍体象体象障碍杂谈 |
分类: 容貌心理 |
第一章
存在是件美好的事。
——卢梭
三、人体美感:审美学与体象
从审美学角度说,人的体象是审美学的产物。没有人类社会的审美意识,没有由这种意识而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就无从谈体象。
〇人体审美意识:体象的价值观基础
审美从本ന上说是一种价值关系,是判断事物美与丑的价值标准。此外,审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构成了人们内在体象的价值基础。一个神经性厌食患者最为本核心的问题就是在“以瘦为美”的审美价值观基础上导致的体象变形。
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它的生理基础是审美主体敏感、健全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它的心理基础是审美的感觉、知觉、表像、判断、思维、想像、情感等相互作用的活动;它的认识基础则是人们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建立起来的特有的把握现实的感性方式。审美意识不同于其它意识的特点是:它是以一种感性观照的方式对审美对象进行直接感性的把握,因而它的感性因素更突出、更强烈,而理性因素则消融于其中,达到和谐的统一。
〇自我欣赏:人体美感与积极体象
美从主观方面讲,可以理解为美感。所谓美感即审美感受,它是客观事物的美的属性被人的感觉器官所接收,通过神经网络把信息输送到大脑所引起的感受。这种感受伴随着主体人的情感因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人们进行审美活动,需要具备对客观美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说要有与美的特性相适应的感觉器官。倘若仅从感官的生理功能而言,人的感官的灵敏程度还远远不及某些动物,但由于人具有动物所没有的思维、联想等心理活动功能,人的感觉器官脱离动物状态,具备了感受美的能力,这是人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劳动实践的结果。人在社会实践中不仅改造了自然界,同时也改造了人本身的自然,发展了审美意识,培养了人的感官的审美能力。人的美感不同于快感。美感是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蕴藏着理性的内容,为人类所特有。快感则是生理需要和生理欲望得到了满足而引起身心的快适,本ന上是物质的。
人体美感来源于人体丰富多彩的美学要素。由于人体是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统一,是世界最为丰富的一种美,所以,人体美感的形成有形式层面的自然要素,也有审美层面的文化要素,同时还有个体人格方面的主观要素。
能够自我欣赏自己身体的人,便具备了良好的体象,或称积极体象(positive body image),也就是说对自己的容貌形体感觉良好。
〇自我厌恶:人体丑感与消极体象
〇人体形式美:体象形成的客观基础
容貌,即相貌、容颜,指人的面部与五官的形态。容貌美是人体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决定因素有头发的色泽与质地、面型、头型、五官的形态,以及以上诸因素完满和谐的统一。此外,容貌美更突出地体现出人体美的社会属性,要求面部与五官形态与人的气质、精神状态完满统一。人体是三维的立体造型,构成其美感有5方面要素:①尺寸与比例,如人体整体或局部的高矮、宽窄,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之间的长、宽等尺寸的比例关系。②体型姿势、左右差及弯曲度。③人体的有机构成。④体表的起伏度、条纹、斑纹、肤色及肌理等外貌特征。⑤运动中的体形变化与动作的协调程度。通常这五方面的综合感觉便是某一具体人体美感的来源。
广义的容貌实际相当于外貌、外表(appearance)或身体外表(physical appearance),并包括了头面部和形体或体型。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美容医学和美容心理学实践和研究中,很少使用人体美和容貌美这样的词汇,究其原因,这些词汇均是较客观或理想的描述。在西方文献较多地采用了“外表”一词,相当中文中广义的“容貌”。同时用更为主观的“身体吸引力”(physical attractiveness)来评价人体美的状态。外表吸引力(appearance attractiveness)是一种较为主观的人体美的判定,通常没有很具体的客观标准,而是根据被测定者对审美对象的主观笼统的感觉来判别。
外表吸引力也需要分等级,但没有专业人体美学评价那样具体。“Hay's评分表”(Hay's Rating Scale)就是容貌引力一种通用心理量表,该量表将容貌好坏分为1-9个等级,1分为十分完美,9分为明显不足。Arndt等(1986)曾用该表对22名美容受术者,术前、术后2年进行的测量的研究,企图证明美容手术的社会心理效果和受术者心理的改善。由此可以见,美容医学中所使用的容貌形体评分,多采用较为主观的方法测定,以衡量一般公众对容貌缺陷和改变后的看法。